改革开新局 开放连世界

朱西敏/摄
“十四五”以来,我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推出更多首创性、差异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发展,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用实干实绩交出人民满意的高分答卷。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出更多首创性差异化改革
今年8月,黄山市市场监管局、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黄山分行、黄山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创新推出“徽商诚E贷”,通过深度融合信用评价、金融工具与政策支持,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安徽省首创的信用助企融资模式,“徽商诚E贷”具有守信激励、覆盖面广、普惠利率、无需抵押、使用灵活等特点,自推出以来,已为41户企业提供授信,总额达3985万元,开辟了以“信用建设+普惠金融”助力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改革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金钥匙”。“十四五”以来,我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精心谋划一批具有黄山特色的改革举措,以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批标志性改革成果落地见效:全国首单V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收益权质押贷款项目在黄山落地,实现了生态资源向金融资本转化的创新突破;发轫于黄山的绿色金融“村落徽州”模式,已升级为“村落江淮”并在全省推广,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全省首部《不动产登记若干规定》在我市出台,为不动产权益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无证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完成,群众办事便利度大幅提升。
国资国企改革迈出坚实步伐:“3+N”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深入推进,新重组的黄山建投集团、黄山旅游集团正式揭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圆满完成;黄山产投集团挂牌成立,黄山谷捷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上市,黄山建投集团成功并购光洋控股,并与徽州区国投联合投资的瑞昌国际在港交所上市,实现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协同效应持续显现:从深化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到推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从加快基金村落建设,到深化数字游民社区建设、创新实施村落徽州文化特派员制度……我市多领域协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批黄山改革经验走向全省、全国,正一步步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我市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始终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对标沪苏浙先进经验,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黄山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支撑、最亮丽的名片。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规范涉企执法和监管行为,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坚持把企业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深入开展“要素敲门”“企业直通车”、营商环境体验客等活动,构建起全方位企业服务生态。
我市持续擦亮“轻松办”营商环境特色品牌,建立健全企业诉求直达和闭环办理机制,全面推行“说‘不’提级管理”“办不成事”兜底服务,常态化举办“新安茶会”政企对接活动,严格落实“十做到”“十严禁”正负面清单,创新开展“要素敲门”“企业直通车”等特色服务,推动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切实为企业“雪中送炭”“雨中打伞”。
为深化“放管服”及商事制度改革,我市在全省创新推出政务服务“全生命周期”事项《一本通》,推动政务服务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单”转变;在全国首创不动产“一码一价”智能评估系统,不动产登记改革创新成果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并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
我市创新构建“两全两窗两公布”服务体系,升级建成政策超市2.0版,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打造“一件事”服务闭环。作为全省试点承接“高效办成一件事”数量最多的城市,我市在户籍管理、市场主体准营、社保等重点领域全面实现“免证办”“一码办”“主动办”,推动政务服务从“你向我证明”向“我为你证明”转变,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新常态。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巩固拓展“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果,以更高标准创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营商“软环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截至2024年末,全市经营主体总数达16.89万户,较2020年末净增3.59万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加强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一季度,黄山海关主动提供政策咨询与指导,帮助了解出口国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严格落实检验检疫制度,启用出口电子底账数据自动发送功能,助力黄山毛峰茶业集团一批货值80万元的甜叶菊叶子顺利出口至智利。这是我市推动外贸便利化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以来,我市紧抓“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工程和“徽动全球·黄山出海”拓市场行动,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动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规模“走出去”,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发展格局加速构建。2022年4月,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黄山联动创新区获批设立。3年来,创新区积极对标沪苏浙,与杭州、芜湖、上海、昆山等地加强区域联动与产业协同,两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今年6月再获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开放型经济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进出口企业近400家,进出口总值近90亿元;2021—2024年,跨境电商企业由16家增至94家,交易额由4亿元增至7亿元,新建跨境电商产业园3个,累计使用海外仓17个。2021—2024年,全市新引入美国PPG、法国圣戈班2家世界500强企业,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速达60.5%,“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预计超45%。2021年以来,我市新设对外投资企业由11家增加到24家,其中今年1—9月新增6家;14家外向型生产企业“出海”布局全球,黄山建投集团实现我市国有企业境外投资“零的突破”,黄山产投集团注册成立境外投资公司。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市与RCEP国家有贸易往来企业达265家,进出口额达3.5亿美元、增长36%,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8%。今年前2月,全市对RCEP国家进出口额达4283万美元、增长9%,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2.8%。前三季度,我市茶叶出口值11.3亿元、增长10.4%,占全省茶叶出口总值的78.3%。上半年,我市出口汽车零配件1.6亿元、增长39.9%,马来西亚、波兰、美国是我市前3大市场。
即将开启“十五五”新征程,我市将进一步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加速境外投资布局,深化外贸、外资、外经联动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构筑开放新优势、蓄足强劲动能。



皖公网安备 34100002000108号
不良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