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带来度假新体验
国庆中秋假期,休宁县围绕“文化传承、红色记忆、乡村休闲”三大主线,推出系列特色活动,文旅市场活力十足,秩序井然。
文化体验融合山水,非遗技艺引客来。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云山共庆·白岳潮仙”2025国庆逍遥季活动持续升温,情景演绎、民俗互动、潮玩打卡等项目吸引众多游客沉浸体验。佳龙豆腐文化园“古法非遗豆腐制作”备受亲子家庭青睐,游客亲手磨豆、点卤,感受传统技艺魅力。状元博物馆同步推出“双节品非遗·指尖传匠心”“双节习翰墨·临帖承文脉”等互动项目,文化氛围浓厚。
红色主题展览纷呈,家国情怀深入人心。假期,休宁县美术馆举办“铭记胜利荣光 礼赞华诞风华”主题书画作品展,以笔墨寄情,抒发爱国之心。状元博物馆同期推出“烽火画卷——宣传画中的安徽抗战记忆”图片展,吸引不少游客进馆重温历史岁月。
与此同时,乡村休闲游热度不减,乐活体验各具特色。商山镇黄村村“千年古村‘国庆一站式乐活体验’”热闹开启,传统手作、民俗表演与田园趣味交织,游客络绎不绝。月潭湖旅游区游船项目成为休闲热点,祖源、木梨硔、徽州天路等乡村旅游点同样迎来大量游客,徒步观景、农家体验、田园摄影等活动广受欢迎,乡村慢生活成为假日优选。
此外,休宁县文旅部门在齐云山等重点区域增设志愿服务岗,加强执法驻守巡查,做好客流疏导与文明旅游宣传。该县还增开县城至齐云山的夜间公交,方便游客出行,让游客在安全、舒心、热烈的氛围中畅享假日时光。
国庆中秋假期,徽州区累计接待游客134.5万人次,同比增长2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1亿元,游客人均消费967.4元,较去年提升407.4元,同比增长72.75%。
该区聚力打造“不夜徽州·等你来嗨”夜经济IP,系统构建夜间文旅消费场景,常态化开展呈坎“盛世徽州·社戏鱼龙舞”、西溪南观光列车夜游、大灵山《灵山恋》情境演绎、“寻桥觅鱼·灯耀唐模”等夜间活动,形成“东南西北皆有夜戏”全域全时布局。假日期间,全区夜间消费5.46亿元、占比提升至42%,成为拉动消费的核心增长极。
徽州区聚焦多样化、差异化的文旅消费需求,加快文旅产品迭代焕新,策划鱼灯巡游、呈坎晒秋、蜀源草龙等非遗民俗活动30余场,累计吸引客流超百万人次。该区深化“一村带五村”,完善西溪南、石桥片区“水陆空”场景(竹筏、观光列车、热气球),假日期间,仅石桥村集体经济增收便达40万元。当地还通过携程、徽商银行APP等平台发放“惠游徽州 一券嗨玩”“徽味食足 丰光无限”两类文旅消费券,覆盖4家收费景区及240余家住宿单位,叠加“票根优惠”可享最高50%折扣,累计核销率达98.7%,撬动二次消费率达1200%。
此外,该区在重点区域设置志愿服务点40个,日均在岗志愿者500余人,假日期间,累计提供咨询引导、应急救助等服务5万人次。在酒店民宿及游客中心创新投放“心形服务卡”2万份,实现“服务找人”。全区2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错时免费开放内部停车场,提供便民车位1003个。增设9辆夜间公交,累计输送游客超3000人次。严格执行涉旅投诉“1124”工作机制和先行赔付机制,受理游客投诉221件,办结率100%。
国庆中秋假期,黟县推出西递特色晒秋、踏歌行舞蹈演出、碧山傩舞·一夜鱼龙舞、花灯巡游等22项特色活动,以最美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西递、宏村开展非遗体验花灯、香囊制作、婚俗表演、近景徽剧演出,碧山开展一夜鱼龙舞,古城开展花灯巡游等系列活动;各文化场馆开展“体彩杯”国庆篮球赛、“巧手做花灯 非遗乐传承”等活动;各民宿、研学基地相继推出做花灯、制香囊、剪纸、扎染、DIY徽墨等徽州非遗体验活动,全县充满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白天游热闹非凡,晚上逛灯火璀璨。在宏村和黟县古城,入夜非遗花灯巡游如梦似幻地展开,五彩斑斓的花灯在古朴的街巷中缓缓移动,照亮了每个角落。西递的灯光秀缤纷多彩,明经湖音乐喷泉风姿绰约,水幕演艺秀《西递传奇》将西递的故事徐徐展开。碧山村的“一夜鱼龙舞”,游客与村民共舞鱼灯和龙灯,万人空巷,仿若流光溢彩的星河。
此外,为做好假期“宠客”服务,黟县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按照景区核定的最大承载量,不断完善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西递、宏村景区设立联合投诉点,践行“枫桥经验”,运用“退一步想工作法”,实行“快速理赔”“先行赔付”,保障游客权益。同时,该县在关键交通节点设立文明旅游志愿服务点,主动提供文明宣传、指路泊车、免费茶水等服务,从出行到游览全方位为游客提供细致入微的关怀。
据统计,国庆中秋假期,黟县景区共接待游客469818人次,同比增长29.87%;门票收入1996.82万元,同比增长9.27%。其中西递接待游客86196人次,同比增长13.89%,宏村接待游客200111人次,同比增长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