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月饼“包”出新花样

作者:王蕾 发布时间:2025-10-01 08:00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中秋临近,走进黄山大街小巷,处处弥漫着月饼的香甜。从经典款式的口味升级,到联动文化IP的跨界组合,再到互动性极强的营销“玩法”,一块月饼“包”出了匠心,也“包”出了无限新意,老味道也在创新中焕发着新活力。

“老手艺”揉进“新内涵”

临近中秋,黄山区乌石镇舒溪村“90后”返乡青年梅娉艳忙得不亦乐乎。一份份包含着团圆思念的礼盒正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

“只做没有添加剂的老式手工月饼”是梅娉艳给予顾客的承诺。为了保障月饼的口感,她坚持真原料、纯手工,自己调馅,杜绝添加剂。月饼配料里采用的是农家自产的芝麻、火腿、花生等,每一种原料都质朴归真。为了烤制出油而不腻、松酥可口的月饼,蒸面、擀面、配料、打面皮、包料、固形、烘烤,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结合当前的康养热潮,她和团队还推出了“徽州鹤饼”,改良了之前的配方;同时,将本地的黄精等道地药材融入月饼,让“土月饼”变身更适合现代人口味的食补月饼。

除了对老味道、老手艺坚守如初,梅娉艳在包装和营销上也坚持不断创新。互联网行业的经历让梅娉艳选择将新模式、新理念融入到产品的包装和运营中,出奇制胜,销量屡创新高。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上,她充分挖掘传统竹编技艺,融入徽州生活美学,推出“收藏月光”“竹报平安”“佳人修竹”等系列礼盒,让传统糕点有了更多创意表达;在产品运营上,除了线下的实体店销售,线上渠道也是创意十足。“一家每年只开45天的月饼店”打破常规,用创意营销模式让“梅姑娘的月饼店”吸引无数目光,在互联网上收获无数好评。

从“一口甜”到“一味养”

中秋将至,手工月饼的生产进入了最繁忙的时节。除了经典的火腿口味,今年一些地方还推出了以杂粮为特色的新款月饼,以其健康质朴的特点,成为中秋市场上的一抹亮色。

和面、分剂、包馅、压模、烘烤……在歙县王村镇一家老字号食品厂内,师傅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徽州手工月饼讲究“皮薄馅足”,饼皮仅薄薄一层,馅料占比超过七成,一口下去满口真材实料。该食品厂负责人王梦波介绍,今年新推的杂粮月饼,选用了本地优质大豆、小麦、荞麦等谷物,经精细研磨后加入多种果仁,口感丰富、营养均衡。而传统的火腿月饼,则坚持使用自家腌制的火腿,咸香醇厚,风味独特。

为顺应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今年月饼在传统配方基础上进行了减糖减油处理,并增添了许多新口味,增加了谷物类馅料等膳食纤维含量。

尽管手工制作耗时费力,但其独特口感依然深受消费者青睐。今年,王梦波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备货,还专门聘请了几位老师傅协助生产。目前,该厂日均产量三四千枚,基本当日售罄。随着中秋临近,订单还将持续增加,不少老顾客早已提前预订,准备将这口“徽州味道”带给家人朋友分享。

古村落有了新载体

当月饼本身完成创新后,它的“舞台”也在不断扩大。在享有“世外桃源、画里乡村”美誉的黟县,月饼的“玩法”完成了从食品到文化体验的跨越。

近日,一款名为“黟念徽州”的文创月饼在“徽黄游”微信小程序上架。这款月饼由黟县徽黄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推出,深度融合宏村、西递、塔川等黟县八大代表地标,凝练为“黟县八景月饼”主题。打开精巧的礼盒,盒内8个月饼色泽各异,每一枚月饼的造型都精心还原对应景致的特色:宏村款藏着南湖的波光水纹,西递款复刻了标志性的马头墙轮廓,塔川款则点缀着秋日红叶的意象……创意设计让月饼不只是节令吃食,更成了可品可赏的文化载体。

不只造型取胜,内馅更见匠心。在馅料的选择上,这款月饼还融入了“食养同源”的养生理念,把黟县黄精、黑米等本土食材融入其中,结合现代低糖工艺,打造健康轻盈的新式口味,既延续徽州糕点细腻雅致的风味传统,也呼应了当代人追求的低负担饮食理念。

“我们希望通过制作生动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创月饼,更好地宣传家乡。”黟县徽黄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监吴蕾介绍,月饼被巧妙设计为旅游体验的一部分,游客在西递胡文光牌坊前举起印有牌坊图案的月饼,在卢村与“木雕楼月饼”合影,自发地将这份独特的中秋体验分享至社交媒体。在这种互动中,月饼成了连接游客与在地情感的创意媒介,助力徽州古村的韵味随着每一次分享传递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