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盛宴璀璨黄山

作者:许 晟 发布时间:2025-09-24 08:06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今夏,黄山脚下,运动热潮奔涌不息;新安江畔,体育精神熠熠生辉。历时72天的黄山市第九届运动会暨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圆满结束,这是我市规模最大的一场综合性体育盛会,以超7000人的参与规模生动演绎了从专业竞技到全民共享的体育新篇章,更以残健共融的温情实践展现了体育凝聚人心、平等共享的独特魅力。

青春跃动 梦想闪耀

青春因运动而精彩,梦想因拼搏而闪耀。

市运会青少年部完赛13个大项295个小项,涉及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跆拳道、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乒乓球、羽毛球、速度轮滑、棋类(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霹雳舞等项目,参赛运动员、教练员、领队3300余人。

赛前满怀憧憬,只待哨响那一刻全力拼搏;场上每一秒都可能创造奇迹,愿以汗水浇灌胜利的希望。黄山区代表队队员方湉自励,经过一年多的刻苦训练,期待能在比赛中突破自我。屯溪区代表队汪可馨豪言,目标是保二争一,每场比赛都会全力以赴。

排球比赛中,各队运动员用热血与汗水点燃青春赛场。一次次势大力沉的扣杀、精准默契的拦网、奋不顾身的飞身救球,不仅展现出他们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出色的身体素质,更传递出他们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跆拳道赛场上,270名运动员激烈角逐。踢击清脆、动作刚劲,招式间尽显力量与速度的碰撞;动静转换、进退有度,方寸间皆是智慧与意志的交锋。他们用拼搏演绎体育精神、诠释青春激情,充分展现跆拳道运动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次对我市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的集中检阅。青少年部比赛共产生金牌377枚、银牌275枚、铜牌304枚。

赛场高光的背后,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决心。我市出台《黄山市竞技体育提升“四年行动计划”(2023—2026年)》,力争用四年时间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系统性推进竞技体育发展,为推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根基。

这也是一个发现和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平台。我市青少年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各类体育赛事持续开展,校园运动参与人数稳步增长,优秀运动员不断涌现,被纳入黄山市体育人才库,为我市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优质人才资源。

青春跃动的身影、团结拼搏的呐喊,展现出黄山新生代的蓬勃朝气与竞技实力。让青少年在赛场上尽情展现风采,正是黄山体育事业持续向前的重要愿景。我市以赛为媒,为黄山体育的明天奏响充满希望的序章。

残健共融 平等共享

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是残疾人事业与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残运会完赛项目7个大项62个小项,包括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飞镖、象棋、聋人篮球(3人制)等。

市残运会与市运会同城同期举办,从赛事组织、开幕式表演到奖项设置,始终贯穿着“残健共融”理念,生动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激扬起残健融合平等共享正能量。

来自我市三区四县的代表团中,既包括健全运动员,也有残疾人代表同场参与。他们虽身体状况不同,却共同站在赛场之上,充分彰显了残健群体平等共存、携手共进这一体育最本真、最动人的模样。

开幕式上,残健共融的八段锦表演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表演者在健全伙伴的协助下,用肢体语言完成了一次关于生命力量的动人叙述,传递出“不向命运低头”的勇气与决心,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黄山区57岁听障运动员崔献忠首战50米自由泳,受挫后迅速调整状态,在接下来的100米和200米自由泳比赛中,以稳定的发挥、出色的技术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将两枚沉甸甸的银牌收入囊中,展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赛事期间,残健共融理念贯穿全程,进一步增进了残健之间交流与融合,营造了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一个个温暖的瞬间更向所有人证明:体育精神之于残疾人运动员,正是在残缺中书写完整的人生篇章、于寂静中劈波斩浪的生命赞歌。

体育是窗口,也是桥梁。这场跨越两个多月的体育盛宴,不仅点燃了黄山儿女的运动激情,呈现了一场场精彩激烈的体育赛事,更以体育之名汇聚起城市的力量与梦想,推动形成了包容互助、融合发展的社会健身新风尚。

全民健身 活力黄山

体育不再是运动员的“专属舞台”,而是真正成为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盛会。

市运会和市残运会广泛接受我市三区四县、黄山风景区、黄山高新区、市直机关、各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高校、中小学校、体育俱乐部等报名参加,总规模突破7000人,是我市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一次综合性体育盛会。

其中,群体部完赛项目18个大项105个小项,包含足球、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门球、游泳、健身气功、传统武术、棋类、桥牌、广场舞、钓鱼、广播体操、柔力球、太极拳、健身健美等,突出全民参与、老少皆宜的特色,营造了人人参与健身、人人享受运动的浓厚氛围。

这是推动全民健身、传递体育精神的重要平台。从社区健身点到城市公园,从学校操场到专业场馆,全民参与的体育热情被点燃,运动的火种正不断拓展城市活力的边界,让体育成为促进残健共融、增进民生幸福的重要载体。

这也是黄山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从山水自然中汲取力量,于赛场拼搏中彰显温度,宣传片《黄山有约》以体育为媒,生动展现了黄山自然风光与徽州文化底蕴的独特魅力,将体育精神与城市气质深度融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频道、黄山日报等媒体对开闭幕式进行报道,向外展示黄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中体文化集团”视频号同步直播开幕式,观看人次突破1.1万,图文直播浏览人次超15万。观众沉浸式体验体育与城市的蓬勃脉动,尽显对体育运动的无限热爱。

为扩大赛事影响力,推动体育从“竞技”走向“全民”,屯溪区创新“线上直播+线下互动”模式,吸引超10万人次观看比赛,极大带动了社区健身点、公园、球场等公共场所的体育锻炼热潮,让运动真正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

赛事有期,运动不止。2025年,我市计划举办规模赛事活动100项,其中国际高品质赛事3项,国家体育总局相关中心、协会主办或认证赛事30项,省级及区域合作赛事24项,市区(县)级赛事活动43项。

市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同频共振,进一步展示黄山良好的城市形象、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让体育成为提升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载体、关键路径和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