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江水 “千里”漾碧波
樊成柱/摄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
作为徽文化的发源地,黄山市自古就流淌着敢为人先的改革基因。当前,全省正以省委提出的“创新之问”为引领,全力回答好新时代赋予安徽的发展命题。在黄山,从探索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到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全市上下正以锲而不舍的努力,不断创新深化生态保护“新安江模式”的实践。新安江上荡起的层层碧波,已逐步传导到全国24个省域、30个流域,激起更大的浪花,为全国跨区域生态保护与协同发展提供“黄山经验”。
一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创新跨区域合作机制?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发源于休宁县境内六股尖的新安江,情系皖浙两省,关乎长三角生态安全。今年6月,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成果纳入第七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发布事项,成为长三角生态共保联治的典范。
如何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创新跨区域合作机制?黄山的答案是以“新安江模式”为载体,以“共”字为准则,持续共建平台、共育链条、共享资源,携手同心,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
改革从来不易。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和推动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模式”从无到有,历经十多年的攻坚克难,从理念转变到机制创新再到模式升级,从“试点”到“合作区”,从资金补偿到产业协作,从协同治理到共同发展,皖浙两省不断创新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逐步走出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上下游联动协同共赢之路。
理念一变天地宽。历经三轮试点,新安江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连续十三年稳定达标并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年均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优质水,千岛湖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Ⅰ类标准,新安江(黄山段)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目前,“新安江模式”已在全国24个省域、30个流域复刻推广,成为“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这里是新安江保护区,禁止违规垂钓,请立即离开!”今年6月,歙县街口镇联合浙江省淳安县威坪镇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夜间护渔行动。两地执法人员组成联合巡护队,沿新安江皖浙交界水域开展“地毯式”排查。
街口镇与威坪镇接壤,作为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核心区,两地依托联防联调会,建立起“数据互通、人员互动、案件共处”的护渔体系。2024年8月,“皖浙街口生态警网工作站”成立,两地交界民警多了“生态警长”的身份,水面联合执法、常态化巡逻成为工作日常。今年以来,街口警方进一步整合公安专业监控与民间有效资源,打造“智慧大屏+”综合指挥平台,创新搭建“无人机+”警务模块,与威坪警方联手,实现对非法捕鱼、垂钓等行为的快速发现、精准定位与即时处置。两地间的协同配合,为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坚实保障。
小到乡镇间的联合执法,大到两省间的协调对接,皖浙两地不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突破行政区划壁垒,创新跨区域合作机制,通过加强信息共享,打造合作共治平台,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二
如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推进合作区建设?
2023年9月,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方案(2023—2027年)》,标志着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进入新阶段,合作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布局。如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推进合作区建设?黄山市以实干实效作答。
机制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今年1月,杭黄两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杭黄两市城市合作机制》,建立“10+4+1”合作模式(即开展10个领域的合作、建立4项工作机制、形成1个合作事项清单),推动产业协同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以来,两市研究谋划黄杭飞地经济合作方案,两地国企交流互访10余次,杭州市12家企业赴黄开展精准对接,杭州资本和黄山开投集团就签署飞地合作协议、落地空间载体、产业孵化培育等事项达成初步意向,还有一系列合作项目相继签约、落地,两地间的共富之路迈上新台阶。
今年5月,黄山市又印发了《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细则(试行)》《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项目管理细则(试行)》,建立起“联合办公室+专项合作机制+城市合作机制”的工作协调体系,以及规范管理专项资金的制度体系。
为强化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党政主导、顶格落实,将合作区建设纳入市委常委会年度重点工作和市政府重点事项,建立常委会定期调度、市长碰头会专题研究、党政主要领导跨省协商的闭环机制,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浙江协商浙皖和杭黄合作事项,连续两年在农历正月里带队拜访杭州市政府。2024年度“浙皖合作十件事”26项任务和杭黄合作“20+3”项事宜顺利完成,产业、人才等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更加坚实。杭黄合作事项今年在延续12项合作事项的基础上,新增18项合作事项,形成跨区域协同治理新范式。
三
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新安江模式”的成功实践,无疑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声汽笛鸣响,新安江山水画卷次第打开。这条从歙县漳潭码头出发,途经深渡、街口至浙江淳安千岛湖的精品航线,串联起一条全长70多公里的“黄金水道”。新安江—千岛湖皖浙省际航线自入选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以来,已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航线沿岸打造了春季油菜花海、夏季枇杷满山、秋季九砂晒秋、冬季半江纱雾等主题景观和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游览需求和游玩体验。随着水路旅游的兴起,沿岸多个“小渔村”吃上了“旅游饭”,绵潭村每日上演4至6场“九姓捕鱼”表演,九砂村集体收入从2019年的6万元增加到2024年的80多万元,深渡镇开起了120余家民宿、农家乐。
我市以浙皖、杭黄合作为纽带,深化区域协作机制,开通了黄山—建德千岛湖、黄山—横店通用航空航线,联合推出“烟雨黄山自驾游”“康养游”等黄金线路,联合举办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进会、体育赛事等文旅体活动,实施民宿服务互认及文旅互惠政策。今年暑假期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约1300万人次,其中,杭州游客占比约23%。
让改革落地,需要勇气、胆识和担当。从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到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黄山市和杭州市以一江碧水为脉,持续开展“生态共保、产业共兴、民生共享”,以生态协同改革探索区域发展新路径。
市新保中心副主任陈歆表示,皖浙两省携手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下一步,我市将围绕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和创新“新安江模式”的要求,在如何跨区域共建共享、完善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关键方向上寻求突破,推动形成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山一程,水一程,改革创新纵深推进,奋进脚步永不停歇。今年,市委深改委正抓好年度64项改革任务,以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攻坚为牵引,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改革品牌,让改革举措更扎实、成色更足,进一步书写黄山全面深化改革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