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繁花满城芳
——黄山市擘画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文旅产业是黄山市的首位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抓住文旅、延伸文旅、不唯文旅、超越文旅”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融合创新,优化服务配套,文旅产业支柱地位日益凸显。
今年1—6月,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9.05%,旅游总花费同比增长11.32%,再创历史新高。
沉浸体验:场景革命激发文旅新活力
在休宁县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复古游齐云”升级版活动以更具趣味化、年轻态的场景演绎齐云山历史人文故事。与“徐霞客”漫步古道论古今,随“张三丰”真仙洞府习太极,受“白岳天官”亲赐福缘……游客从“旁观者”化身“剧中人”,在一场场沉浸体验中全方位“入戏”,体验感直接拉满。夜幕降临,横江金龙翻腾、非遗铁花璀璨、无人机光影秀点亮夜空。这种时空穿越的沉浸感,让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至3小时延长到5至6小时,重游率提升至37%。1—6月,齐云山镇过夜游客增长62.6%。
“以前看完山就走了,现在下了山,齐云小镇还有不少非遗体验和互动游戏,晚上的表演也很赞。每次来都有惊喜。”三登齐云山的游客江女士感叹道。
如今,旅游热点的风向已由“风景”吹向了“场景”,文化和旅游正在深度融合中走进一个“场景化时代”。
民宿作为连接人与场景的载体,正重构人们的旅行体验。黟县宏村“旧街墨野”民宿将古法制墨工坊嵌入庭院,游客可体验捶打、描金等徽墨制作工艺;石亭村“拾庭画驿”民宿,与市徽剧院合作,常态化展演《天女散花》等经典剧目……黟县民宿集群通过多业态融合,打造“一宿一特色”的体验式文旅矩阵,让游客从“到此一游”转向“到此一留”。
从屯溪区花山谜窟探秘、徽州区灵山村爱情线打卡、歙县徽州古城鱼灯夜游,到祁门县文堂村学徽剧、黟县数字游民旅居开启“办公+生活”新方式、黄山区沉浸式演绎黄帝和李白文化……虚实交融的场景,正不断刷新游客体验边界。
融合共生:百业联动释放产业新价值
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体育、康养、农业、工业、交通、微短剧……文旅深度链接让百业“融”出了一城烟火气。
“到工厂去旅游”成为新时尚。走进位于黄山区的农夫山泉黄山工厂,透明长廊揭开“一瓶水的旅程”,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农夫山泉黄山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工厂与旅行社、研学单位合作推出休闲观光游、亲子研学游等多种旅游产品,还计划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持续丰富游客体验。黄山区积极探索工业旅游发展路径,今年以来,该区工业旅游接待游客1.7万余人次,带动相关产品销售40余万元。
屯溪区黎阳镇傍霞村的“林中仙子”绶带鸟引爆摄影圈,今年上半年,该村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助农增收10万余元,村里还引进了“懒鸟营地”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从祁门县石迹村的“白鹇食堂”到徽州区西溪南的“枫杨林鸟天堂”,再到今年8月初全新上线的“黄山市古树观鸟导览图”绘就的20条精选线路,“观鸟+”正成为黄山生态文旅新名片。
今年,黟县创新推行“共同成长计划”,南屏、塔川、潭口、叶村、庙林5个共同成长平台累计入驻企业33家,涵盖精品民宿、特色餐饮、文创商店等多元业态。
“文旅+”多元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文旅”释放各行业潜能。一场赛事、一个音乐节、一次美食寻味,皆成奔赴黄山的理由。跨界融合正催生层出不穷的新业态,为文旅业开辟新赛道。
数智驱动:科技赋能拓展服务新空间
智慧服务似无形的手,拂去旅途的烦忧。
黄山风景区今年3月测试的“外挂式”登山外骨骼,让游客直呼“爬山比走平道都轻快!”5月亮相的智能机器狗,成为景区科技“新宠”。
科技创新为文旅腾飞插上翅膀。我市深化“AI+文旅”,搭建智能数字场景,推出沉浸式体验。黄山旅游集团通过旗下企业途马科技,研发了黄山AI旅行助手,成功入选2024年智慧旅游适老化典型案例,成为助力老年人出游新体验的典范,累计服务游客近41万人次,自动处理咨询超97万次,生成订单超6万笔。今年2月,黄山AI旅行助手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智能交互功能提升、场景服务创新、伴游体验优化等全面得到提升,成为国内首个DeepSeek垂直大模型文旅应用的景区。
蓬勃活力释放强劲发展势能:上半年,公安过夜登记游客1051万人次、同比增长8.05%,入境过夜游客15.49万人次、同比增长91.51%,限上住宿业营收4.5亿元、同比增长8.4%;新签约文旅项目40个,协议资金49.14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2024年度省辖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文旅指标排名全省第一。跃动的数字,成为我市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文旅融合风帆劲,魅力黄山景常新。这座以文旅繁花装点的城市,正日益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奏响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