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目标 乘势而上

作者:晓 洁 发布时间:2025-08-05 08:07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盛夏的黄山,活力四射。千峰万壑间澎湃着火热的激情和发展的动能。刚刚召开的全省、全市季度工作会议发榜滚烫的成绩单: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实现“双过半”,主要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成绩,GDP增长6.6%,比去年全年快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系1998年以来首次位居全省首位。省反馈21项重点指标中,15项增速高于全省,12项进入前八、7项进入前五、5项进入前三。通盘审视这份沉甸甸的“半年报”,跃动其间的,是这座城市洞开思维、重构格局、奋力转型的澎湃活力,是全市上下“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真抓实干往前赶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聚集动能、激发势能,以“比讲重”竞赛场、论英雄,全力以赴真抓实干往前赶,走高开局,奋勇争先,形成了百舸争流、浪峰破阵之势。

首开破阵的是工业“压舱石”的强势崛起,一举打破“黄山只有文旅”的固化印象。曾几何时,“工业荒漠”的标签似乎与这座旅游高地如影随形。然而,思维的变轨、创新的导引,终于让这座美丽山城工业“芝麻开门”。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劲增11.9%,增速居全省第2;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7.4%,增速居全省第1。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高于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自3月份起增速连续4个月全省第2。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24.2%、居全省第2;装备制造业对规上工业超50%的贡献率、汽车制造领域56.7%的“井喷式”增长……这一昂扬的增长曲线,清晰勾勒出黄山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通过空间拓展助力产业进步、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政策护航支持经营主体、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一揽子举措,在“先天不足”中成功培厚了新质生产力的沃土。无论是奇瑞的赋能牵手、还是市属国企的动能蓄发,无论是农夫山泉的飞珠溅玉、还是工业母机的孵化,都很好地诠释了黄山锚定“产业强市”的理念和久久为功的执着。通过统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当前的黄山不仅打破了资源禀赋的路径依赖,更重塑了区域产业格局,为“三个往前赶”提供了坚强支撑。

文旅产业锐劲释放新动能。在新思维的张力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抓住文旅、延伸文旅、不唯文旅、超越文旅”的总要求,着力重塑文旅新产品、激活夜经济、发展赛事经济、赋能康养旅居等,不断催生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以文旅为主引擎的服务业强势向前。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总花费再创历史新高,入境游客同比增长91.5%,高于全省平均20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1%、居全省首位,占GDP比重64.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4.9%,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增长主引擎。尤其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28%、高于全省平均1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拉动GDP增长1.99个百分点。其他社会事业同样向上向善,锐势强劲。

“比、讲、重”的感召和“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迟”的拼抢追赶意识,浸透在各行各业。1—6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6.2%,技改投资增长8.5%,折射出“项目为王”的进取姿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0%,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彰显了“发展为民”的初心坚守。“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已内化为“往前赶、向上冲、向实做”的强大执行力,推动着每一项指标攀升、每一个项目落地。政企同心,合力拼经济的浓厚氛围,正是突破发展瓶颈、激发内生动能最坚实的保障。

上半年的实干已让我们赢得辛苦后的甘甜,全年的目标任务正待我们奋力冲线。全市上下要拉高工作标杆,咬定年度目标任务不放松,乘势而上大干三季度、冲刺四季度。要聚力发展壮大产业,以创新思维加快产业集聚,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创意创新赋能文旅消费,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聚力攻坚项目投资,高质高效抓好项目谋划、招引、建设,加快存量和低效资产盘活利用,千方百计把有效投资抓上去。要聚力推进城乡融合,切实抓好城市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聚力抓好环境优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民生福祉,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确定主攻方向,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把握进度抓好落实,科学引流嫁接资源,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和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

目标在前,任务如磐;时已逾半,唯有追赶。让我们以“稳”的定力收官“十四五”,以“新”的锐气筹划“十五五”,以稳求进,以进求新,以新求好,一往无前地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赢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