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道赋能黄山夏日经济

作者:舒 俊 发布时间:2025-07-02 08:03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升高,消费市场热潮涌动。从繁华的夜市到消暑的市集,从精彩的文旅活动到多元化的研学活动,黄山文旅市场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文旅流量加快转变为经济增量,夏日经济展现出蓬勃生机。

新引擎,激发消费潜力

“哇,绶带鸟又来了!这里环境相当好,是一个拍鸟的天堂。”两天时间,上海摄影爱好者唐坚明在傍霞拍到不少满意的作品。

一条灵动飘逸的尾羽,一抹优雅翩跹的身影……屯溪区黎阳镇傍霞村良好的生态引来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林中仙子”绶带鸟,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鸟类摄影爱好者。随着“观鸟经济”的兴起,绶带鸟带来的生态红利逐渐显现。去年以来,该村新增了6家特色民宿和农家乐,今年还引进了“懒鸟营地”项目,设有帐篷餐饮、咖啡屋、书屋、水上皮划艇等休闲娱乐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傍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敏强介绍,2024年,全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眼下,傍霞村正以生态观鸟旅游、乡村研学体验、特色生态农业三大产业为支撑,加快打造观鸟产业链。

从祁门县石迹村的“白鹇食堂”到徽州区西溪南的“枫杨林鸟天堂”,从屯溪区傍霞村的“绶带鸟摄影基地”到休宁县齐云山镇的“道境鸟世界”,“观鸟经济”点绿成“金”,成为激发我市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场景,点燃文旅活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文旅产业,做活夏日经济,根在文化。在黄山,文化IP的创新开发更显巧思。

位于歙县的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内,围绕馆藏一级文物“初登第,得意回”石刻,观众可以手持通关文牒,体验古代文人高中进士后的游街盛景,参与科举答题互动还能获得“进士及第”文创礼包;开发数字化互动项目,让观众可以亲手“翻阅”千年典籍;搭建徽州文化“活态传承”平台,推出徽墨描金、鱼灯制作等体验工坊,定期上演非遗鱼灯、洪琴草龙表演;利用AR、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将徽州故事生动呈现给游客……通过可看、可感、可互动的文化体验,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生产力,打破了文化传播的叙事边界,使得这座县级博物馆成为网红。2024年,该馆游客接待量突破80万人次,文创销售额达300万元。馆长王卫东表示,未来将以博物馆“夜游热”反向赋能古城文旅,与同样“出圈”的徽州府衙实景剧《徽州府有喜》以及汪满田鱼灯、瞻淇鱼灯古村游等IP联动,在徽州古城全域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吸引游客走进来、留下来。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徽州古城各类新业态收入超300万元。暑期,徽州古城还将推出古城探秘、亲子非遗体验游、消暑纳凉游等特色产品,为游客开启一场兼具文化趣味的夏日奇遇。

在体验时代,场景创新成为吸引消费的关键。与萌趣花仔一起,探寻屯溪花山谜窟秘境的奇幻莫测;在徽州区呈坎村日赏荷花夜看鱼灯;在歙县绵潭边听戏曲边品咖啡;在齐云山邂逅白岳烟花秀、横江舞金龙、齐云打铁花;在西递,以徽州文化为主题的水幕光影秀将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在新安江滨水旅游区乘游船,静享一江两岸夜色风韵;太平击水、西溪探趣、夹溪漂流、枧潭欢渡、石林嬉水、倒湖泛舟,来黄山享受清凉一“夏”……

无场景不文旅。我市积极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以游客的个性化、品质化需求牵引旅游服务持续完善,以多元供给激发消费潜力和市场活力。今年2月,徽州古城文旅街区、西递沉浸式夜游、花山谜窟沉浸式体验、太平湖水上运动公共服务中心体验合集,成功入选安徽文旅新场景典型案例。

新风尚,推动体旅融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中办、国办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提出,要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我市深入挖掘“文旅+百业”与“百业+文旅”的融合潜力,不断推动农文旅体康的跨界协同发展,吸引人们走出家门,奔向活力夏日。

前不久,全国数字游民趣味运动会在黟县举行,比赛的同时还为数字游民群体准备音乐派对、社群与本地品牌对接、沙龙分享会等,来自不同城市的主理人及数字游民,在秀美风光中碰撞创意火花。

山水为媒,体旅共融。2025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从区域赛事成功升级为全国知名的户外特色运动会,它不仅是黄山市“以赛营城”的创新实践,更成为长三角体旅融合的鲜活样本。本次运动会以“乐享绿水与青山,跟着赛事去旅行”为主题,将6项分赛巧妙嵌入徽州山水肌理,通过“赛事+景区免票”“完赛+消费优惠”等政策,将参赛者转化为游客,让运动热情转化为文旅消费,形成“以赛促旅”的良性循环。今年该运动会吸引超1.5万人次运动爱好者,以一带多的家庭阵容为主力,超6万人次以运动、陪伴之名到黄山旅游体验,直接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方面消费增长超20%,赛事期间各地酒店入住率同比增长35%。

据悉,今年我市计划举办规模赛事活动100项,赛事“流量”正加速转化为文旅“增量”。

新体验,彰显城市魅力

6月初,休宁县黄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国际访客——来自东南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夏校70名师生研学团。这个以“村落徽州行”为主题的研学项目,正成为海外高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此次国际研学活动是我市落实促进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6月22日,我市航空口岸迎来首批240小时过境免签外国籍旅客。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带动入境游客规模与消费能级双向跃升。1—5月全市接待入境游客11.24万人次、同比增长93.85%;国际旅游收入7733.55万美元、同比增长143.59%。截至6月15日,黄山屯溪国际机场通航香港、曼谷、首尔、釜山和吉隆坡5个航点,完成口岸旅客吞吐量24039人次。

不仅入境游持续火热,来自各地的研学团也纷纷与“徽”有约。不久前,潍坊市研学旅游协会与黄山市研学旅游协会联合打造的“鸢舞四海探徽韵、松迎五洲访墨香”研学旅游首发团圆满收官,来自潍坊市民艺术夜校的学员们沉浸式领略徽州文化魅力。此次活动不仅搭建了黄山和潍坊两地的文化桥梁,更通过资源互通、标准共建,创新推出打破传统年龄壁垒的研学体系,为全国研学旅游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城际合作样板”。两地还将联合推出暑期主题研学产品,进一步完善全链条研学生态。

近年来,我市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研学从“景点打卡”向“深度育人”转变,从“学生研学”向“全年龄段研学”拓展升级,举办了港澳青少年文化遗产课堂、百名日本大学生看中国、“古徽州72小时奇遇记”走进上海纽约大学等活动,用非遗体验、特色产品、入境政策“三件套”吸引各类研学群体。今年1—5月,全市研学旅行基地、博物馆共接待研学旅游212.37万人次。

优化实施“烟雨黄山 文旅惠民”促消费政策,迭代推出黄山小住、万粉达人免费游、跟着演艺去旅行等个性化举措,今年以来新签约文旅项目36个、协议资金46.86亿元,1—5月影视产业营收6779万元……政策引领下,文旅打法上新、夜间活力焕新、赛事经济推新,黄山夏日经济正以更立体的形态激活消费市场,丰富人们生活,同时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