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四好农村路”美丽生长
5月22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力度,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围绕“建好”,“出行难”成为历史。“十四五”期间,我市累计投资13.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58公里,改造危旧桥梁133座,安防工程1457公里,实现101个乡镇、673个建制村、4324个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截至2024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677.2公里,等级公路全覆盖,硬化路面率达100%。
围绕“管好”,“路长制”长治长安。我市出台《黄山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作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格局。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十四五”期间,通过7名县级路长、101名乡级路长、673名村级路长和763名乡村道路专管员的通力协作,全市农村公路实现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各级路长及乡村道路专管员巡查农村公路总里程累计达70万公里。
围绕“护好”,让“品质路”人享其行。“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实施养护工程和强化日常养护相结合,重点优化偏远山区、贫困乡村等建设年代久远、长时间服役的“老弱病残”路。投资2.67亿元,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164公里,列养率达100%,优良路率达91.1%,基本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徽州区呈灵潜公路、休宁县源白公路、黄山区焦小公路先后获评安徽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围绕“运营好”,“微循环”物畅其流。全市“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双向运输服务进一步打通,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建制村公交化率达78.37%,全市设置县级站点7个、乡镇级站点101个、村级站点675个,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34条,投入农村客货邮运营车辆51台,城乡物流一体化网络基本形成。歙县成功获评安徽省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
2025年,我市计划投资2.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3公里,危桥改造23座,养护工程290公里。到2027年,我市将实现70%以上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达100%,四、五类桥梁及时处置率达100%,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率达100%,建制村公交通达率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