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白岳与徐霞客的跨时空对话
编者按
四百年前,徐霞客以一双芒鞋丈量山河,写下“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千古绝叹,其所著《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正是今日“中国旅游日”的缘起。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恰逢第15个“中国旅游日”,我们循着霞客杖痕,以“黄山白岳与徐霞客的跨时空对话”为题,探寻黄山与“白岳”齐云山如何将古人“穷九州内外”的壮游精神,化作新时代文旅创新的基因密码,在数字浪潮中守护水墨意境,于流量时代重塑诗意远方。
黄白游罢
不知归
名山如故友,经年重晤必有新得。乙巳年初夏,“中国旅游日”前夕,循着徐霞客足迹登黄山、访白岳,昔年攀岩涉涧之苦,今已化作云阶月地之乐,乃知盛世游山,能尝天地人和合之妙境。
一曰行旅通衢,四通八达。忆昔年游历黄白,需舟车兼程,今则朝发夕至。徽杭古道已化玉带盘空,高速高铁巨龙穿山,空中银鹰翱翔掠云。尤叹合黄、杭黄、昌景黄、池黄高铁南来北往,凿隧架桥如绣娘引线,千里险途缩作半日闲程。24小时过境免签,四海宾朋随心畅游。黄白脚下,新道纵横交错,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二曰拾级如云,轻松登顶。黄山步道以花岗石整饬如砥,危崖处铸铁栏作苍龙状,云海间标志牌立若谪仙指路。更见奇者,白发翁媪着机械甲胄(登山外骨骼、智能髌骨带等),拄智能筇杖,谈笑间翻山越岭。齐云丹霞地貌间,缆车上上下下,栈道悬于紫霄崖,昔年需猿攀之绝境,今成稚子嬉游之地。
三曰游趣横生,流连忘返。始信峰下,钢索吊厢穿云破雾,西海群峰竟成案头盆景,此乃“网红小火车”之妙也。更闻有低空旅游飞跃山川,开启云端体验。入夜,齐云横江水畔忽绽火树星桥,非遗匠人以铁勺泼洒赤炎,霎时金龙浴火、银河坠地,千年“打铁花”绝技令摩崖石刻皆染金晖。
四曰山水怡情,康乐天成。今人游山,非惟目食烟霞,更求颐养性命。雲亼崖舍山居体验食原味享清风养心养肺,山林音乐会奏响千年松风愉悦身心,真仙洞府百人同练太极强身健体。黄白皆辟禅修云舍,夜宿其中,可闻松涛诵经、星斗说法。更妙者,在齐云小镇赴一场中医“养生局”,顿觉心清气爽。
嗟乎!往昔之游为苦修,今日之游乃乐事。黄山奇松犹在,已添智慧伴游;齐云碑碣如旧,可扫码辨读。此非失其本真,实乃文明薪火相传之象。想大禹治水,九鼎定九州;今人治山,以科技人文续写山海经。
看黄白焕新,方知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负乾坤造化功。昔人誉之“五岳归来不看山”,今当续之“黄白游罢不知归”。盖因黄山齐云山破圈出海,实为美丽中国之示范窗口。诸君若得闲,何不来此逍遥游!(徐海生)
美哉
文旅融合 黄山焕新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1616年冬与1618年秋,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两登黄山,为这座中华名山留下了永恒的赞叹。穿越四百年时光隧道,今日之黄山,正通过历史场景活化、数字技术赋能,以创新姿态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拾级而上,光明顶前方,天都、莲花二峰一左一右,秀美雄奇,与光明顶鼎足而立;始信峰依然以“到此方信”的姿态印证着徐霞客的赞叹,其峰林深壑与云海奇观仍是震撼心灵的绝美景致;“猴子观海”等奇石景观,既已成为小学教材中的文化符号,也是当代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点。
如今的黄山,其魅力不仅源于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更来自年轻化的叙事方式、科技赋能的智慧体验和人性化的温情服务。为吸引年轻客群,黄山精心打造了一系列新场景:玉屏楼广场上,“穿越时空”的“徐霞客”与游客共诵《徐霞客游记》,山林音乐会奏响千年松风;金龙腾飞、凤凰翱翔等非遗展演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百度音乐节、国际时装秀等跨界活动引爆时尚潮流;与“一禅小和尚”等顶流IP的联名合作,持续释放品牌效应,着力打造“可观、可触、可感”的沉浸式文旅场景。
从首创景点封闭轮休制到推出“先游后付”信用游,从智慧旅游到时尚潮玩,这座名山始终与时代同行。创新体验方面,黄山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矩阵:将自然景观与创意活动完美融合,推出“黄山好礼”文创品牌;升级山上酒店设施,创新打造雲亼崖舍等高端山居体验;通过“智游黄山”小程序3D导览和DeepSeek加持的AI旅行助手,为游客带来智慧化服务。
2024年,黄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主景区接待游客人数492.2万,同比增长7.6%;共建国内首个国际化友好景区,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31%,成功入选“十大入境游客喜爱景区”和“十大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这场跨越四百年的对话,既是徐霞客“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精神的现世回响,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完美融合。黄山正以沉浸式体验、生活化表达和国际化视野,谱写文旅融合的新传奇。 (汪 悦)
妙哉
“云”上景区 触手可及
“它可以上下台阶吗?”“能装多少东西?”“像小狗一样听话吗?”……“五一”过后,黄山风景区游步道上一只“聪明”的机器狗引发围观——这只搭载智能系统的机械伙伴背负物资敏捷穿行于台阶间,精准执行语音指令的模样,让人仿佛从人间仙境走进了科幻大片。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徐霞客游记》中的千古绝叹,道出了1616年那位明代旅行家初遇黄山时的震撼。彼时,徐霞客在人字瀑罗汉级艰难攀缘时,青苔湿滑的岩壁与深不见底的沟壑,让每一步都充满危险。
而今,从温泉景区到光明顶,当我们重走霞客之路,会惊觉曾令古人望而生畏的山岳,正被现代科技转化为全新的体验维度——AI旅行助手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便捷旅行服务指引;无人机运输加快了景区物资运输效率;登山外骨骼、智能髌骨带、登山杖等“登山神器”让登山之旅更轻松……从徐霞客竹杖芒鞋用脚丈量,到智能穿戴设备记录登山数据,体力与美景间的鸿沟正在被科技消弭。
元宇宙数字人在马头墙前翩翩起舞,非遗鱼灯巡游队伍与无人机编队共同绘就璀璨星河……今年“五一”假期,横江舞金龙、非遗炭花舞、齐云打铁花等传统节目,配合“齐云胜境”无人机烟花秀,让徐霞客笔下的“白岳”焕发出数字时代的独特魅力。
漫步南渡古桥,青石板路上仿佛还能听见当年旅人的脚步声。四百年前,徐霞客从斑驳的石拱桥走向岩脚村的古驿道。而今举起手机,AR技术正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方式。2023年,齐云山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利用AR互动体验技术推出齐云山虚拟游,在现实世界中生动再现历史场景,让游客在现实世界与虚拟内容的交互中更深入地了解齐云山的历史文化背景。
在齐云小镇,占地700平方米的地质数字博物馆更将这种时空对话推向极致,5D数字影院、远古生命、状元文化、精华石刻和文创展示等五大核心区域,以数字科技的方式全面展示了齐云山丹霞地貌、摩崖石刻、恐龙遗迹等地质资源特色。
从古籍中的文字记载,到数字技术中的场景重现,科技正在重新定义我们与山水的对话方式,“云”上的景区变得触手可及。(王 蕾)
趣哉
白岳竞秀 山水新卷
在寻找“诗与远方”的岁月里,徐霞客曾三年中两次游历齐云山,并在饱览山色之美后,挥毫写下《游白岳山日记》。四百年后的今天,同一片丹霞崖壁下,这座曾被徐霞客盛赞的道教名山,正以“山上逍遥游、山下非遗游”的双向奔赴,在历史长卷上续写崭新篇章。
丹崖流霞间,登封桥衔接着古今。从此桥踏上“霞客古道”,在青石板上循着徐霞客的足迹,在“九里十三亭”的次第相迎中蜿蜒抵近山顶。新时代齐云山的文旅叙事,恰从“做一日山中逍遥客”开始。在望仙楼,与“齐云道长”来一场趣味十足的划拳比拼;沿着古道向前,与旅游博主“徐霞客”互动,领略古人游历齐云山的心境与乐趣;三天门处“白岳天官”的赐福仪式,将道教文化转化为可触摸的祈福体验;在真仙洞府,游客们不仅可以参加比武招亲等各类挑战,还可以跟着一代宗师“张三丰”学习太极拳法和养生操……当碑刻古迹与沉浸式体验撞个满怀,四百年前静止的山水墨卷,已然化作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古今对话新载体。
移步山下,非遗的星火点亮人间烟火。皮影戏、货郎游街、国风音乐会等表演尽显传统文化魅力;宣纸、铁画、糕坊等各类徽州非遗体验馆成为研学的火爆地;齐云打铁花、鱼灯游园会、白岳烟花秀等山水间的“星火浪漫”点亮了齐云山的夜经济。从晨曦初露到星河璀璨,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全天候、沉浸式日游夜娱产品体系,让这座文化名山焕发新生机。2024年,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217.36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65.4%、较2022年增长73.8%。
古道新履踏出文旅融合的回响,山水新卷写满守正创新的注解。从徐霞客笔端的静美山水到入选《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齐云山以积淀与传承、创新与火热的崭新姿态,书写着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文旅叙事,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文旅转型的新窗口。(李晓洁)
悠哉
齐云胜景 康养福地
四百年前,背着行囊、踏遍山河的徐霞客曾三年两次游历齐云山,岁月流转,若此刻能再度踏上这片土地,他定会惊异于眼前的景象——山水、人文、天街、道文化,穿插交叠成独具特色的康养胜地。
初夏时节,刚踏入齐云山,清新的空气便扑面而来,满目苍翠、流水潺潺,浓度极高的负氧离子,让人感觉“洗了一次肺”。沿着山路缓缓前行,仿佛走进了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长卷。行至半山腰,云雾如轻纱般缭绕,丹崖赤壁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古树与古亭相互映衬,勾勒出静谧悠远的意境。一路上,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相得益彰,每一步都能邂逅惊喜,每一处都蕴含着历史与文化的韵味。累了,便寻一处幽静的亭子坐下,闭上眼睛,聆听山间的风声与鸟鸣,感受大自然的韵律。
来到山下,便开启了一场别样的“康养”体验之旅。乘横江山水竹筏顺流而下,看“玉带绕山流,清风吹水皱”,两岸风光如画般掠过,惬意悠然;品茗、赏花,在“向云端”观光列车上放松身心;踏入齐云小镇的非遗中医市集,感受按摩、推拿、针灸等传统中医疗法,共赴一场中医“养生局”;在小镇福海边的广场上,新八德太极拳刚柔并济,拳气流动间,强身健体;于白岳食品康养研究院,细品由当地腊梅、栀子花等药用植物制成的药膳茶饮,让舌尖邂逅自然的馈赠,滋养身心……
在这片山水之间,隐匿于500亩森林里的自由家树屋世界,更是康养体验的点睛之笔。颠覆性的设计,让树屋与自然完美融合。夜宿于此,听溪流潺潺,闻鸟语花香,与山林万物同频呼吸。清晨,在阳光与鸟鸣中苏醒,细数560余种木本植物,沉浸于绿色带来的宁静与惬意,在远离尘嚣的时光里,寻回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从昔日的“江南小武当”,到如今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齐云山围绕“康养+N”的理念,打造全方位休闲康养旅游业态,勾勒出一方独特的康养天地。(张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