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点绿成金绘就生态康养新图景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人开始寻找亲近自然的健康生活方式。森林康养,作为林业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正逐渐成为提升生活品质、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黄山市念好“森林经”,打好“康养牌”,让人们在绿水青山中畅享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初夏的西溪南进入一年中的青绿时刻。这里,长达4公里的枫杨林环绕着清澈的河水,构成了一片原生态的湿地,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4000个以上。“在这样一个‘天然氧吧’里,深呼吸就是最好的养生。”站在枫杨林下,来自山东的游客周女士张开双臂承接叶隙漏下的光斑。西溪南镇环保办工作人员介绍,枫杨林湿地的原生态呈现,始终是对游客最大的吸引力。为守护这片绿色财富,该镇坚持以原生态为底色,在发展过程中突出“古村留旧”“生态留绿”“开发留白”,同时创新生态保护举措,对枫杨林实行生态轮休、原生态补植等措施。目前,西溪南村可观察到鸟类百余种,有人在这办起生态研学,还有人开办以植物文创为主题的景观民宿,让游客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2024年,黄山市发布“十大康养旅游品牌”示范创建名单,西溪南成为全市推荐的康养景区之一。
新安江水系展开的生态长卷,则是森林康养的另一动态篇章。泛舟新安江山水画廊,两岸青山叠翠的立体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歙县林业局以构建“彩色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通过改善新安江沿岸山体及村落的林分结构,全面提升各类型植被景观品位,形成层次、林相丰富且具有季相变化的植被群落,让市民游客在立体的山水廊道中实现清肺养心。“作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歙县围绕建设‘山水生态名县’目标定位,重点打造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新安江山水画廊‘皖浙1号线’森林生态景观带等精品森林旅游景区与线路,2024年森林旅游游客接待量1042万人次,收入23.59亿元。”相关负责人介绍。
黄山市“森林+康养”模式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扎实的生态建设。近年来,全市扎实开展绿美江淮行动,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亚行贷款森林健康综合防控等重点项目。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完成营造林10.66万亩,创建森林城镇63个、森林村庄514个,有力夯实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基础。依托丰富的森林景观、古树名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资源,全市培育中国森林康养人家4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7家,11个村入选全国生态文化村,歙县被授予“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黄山市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