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赏花”到“赏花+”

黄山玩转美丽经济新“花样”

作者:李晓洁 发布时间:2025-04-19 08:44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乱花渐欲迷人眼”是春季绝对的流量密码。

杜鹃在崖壁点燃绛色云霞,玉兰于古巷擎起白玉盏,梅花携暗香叩开青石巷门,桃花、梨花、油菜花次第绽放……黄山花开烂漫,秀色旖旎,吸引无数市民游客共赴春日盛宴。

从单纯追逐花期的“走马观花”,到融合多元业态的“沉浸品春”,全市各地涌现出的“赏花+”玩法和创新业态不仅让春日“赏花经济”逐步升温,也在润物无声中铺展开生态富民、产业兴村的美丽画卷。

出游升温,踏青热浪涌花海

立身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观景台,千亩梯田流金溢彩,油菜花海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自油菜花盛开以来,灵山村日均游客接待量在3000人次左右。”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非遗草龙在金黄波浪中翻腾起舞,鱼灯制作体验区传来欢声笑语……当地还推出非遗技艺互动项目,收获游客好评连连。“没想到在花海中还能触摸到非遗的脉动,这趟赏花之旅真值!”游客胡容海说。

60公里外的黟县卢村,数百亩油菜花在暖阳下舒展,田埂间游人如织,一场“花海音乐会”吸引了近千名游客纷至沓来。据统计,今年卢村花期游客量突破1万人次,同比增长45%,带动周边百余农户实现户均增收超5000元。

除此之外,还有歙县雄村镇桃花坝渐次盛开的桃花、徽州区谢裕大茶博园灿烂盛放的樱花、屯溪区新安江南岸竞相绽放的金鱼草……追春人行走在黄山大地,处处可享春日浪漫。

为最大程度满足市民游客赏花观景的需求,春季以来,市文旅部门频频发布各区县赏花地图,全市推出“走花路”“踏春行”等5类春季文旅产品,并紧扣全市90个节点,全域联动举办赏花踏青、摄影采风等文旅活动近百场。

多元融合,万紫千红总是春

如果说传统赏花是单色水墨,那么“赏花+”就是工笔重彩。在“文旅+百业”的影响下,我市通过“赏花+”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创造出不少春日消费新场景,激发了春日经济新的增长点。

今春,以“花神嬉白岳 探香状元春”为主题的2025年休宁油菜花摄影旅游季活动在齐云山拉开帷幕。活动将花类观赏与文娱体验相结合,打造春海音乐会、春日疗愈、春绘写生、花神巡游等系列场景近20项,让游客在“视、听、玩”中感受浓浓“春趣”。

目光转向屯溪区瑶草Bar。日前,2025年黄山市全民健身系列活动首场——“和美乡村”花海跑在这里激情开跑,200个矫健身影以田园为赛道,用春花作路标,将运动激情挥洒在诗画乡村。

当夜幕降临,在黟县柯村,皖南最大的油菜花盆地化身星空剧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房车露营盛会融合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与休闲体验,让游客收获了一次难忘的春日之旅。

屯溪区黎阳老街,2025黎阳花朝节如约而至,身着汉服的少女轻撒花瓣,将典籍中的风雅化作可触可感的春日仪式。

……

“赏花+摄影”“赏花+体育”“赏花+露营”“赏花+国风”……从卖“颜值”到卖“体验”,从单一赏花到多元融合,“赏花经济”的想象空间正被无限放大,催生从“流量”到“留量”的质变。

助力振兴,产业花开富山乡

在歙县霞坑镇石潭村,1500亩油菜花海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撬动山乡巨变的支点。以花为媒,县、镇、村不断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石潭的农家乐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为了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体验,该村引入“文旅+”新业态,今年3月,位于观景核心区的“云上咖啡馆”营业,并迅速成为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咖啡店每天要接待四五百人,收入非常可观。”咖啡馆主理人洪成说。

数据显示,2024年,石潭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183.1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76.4万元。

在黄山,越来越多的乡村以花卉景观为核心,通过整合生态、文化、旅游等资源,走出以花为媒、以旅促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子。2025年,休宁县商山镇荪田村种植油菜500余亩,预计亩产油菜籽100公斤以上,亩均收益较传统作物提高20%,种植大户老姚笑着算经济账:“花期引流、菜籽榨油、秸秆还田,一举多得!”油菜花的盛开还带动了该镇周末经济的持续升温,当地村民摆出的土鸡蛋、土蜂蜜等农产品供不应求。歙县雄村镇卖花渔村的梅花经济同样可观,进入盛花期以来,村子每天迎来近万名游客,直接带动村民收入的增长。

当传统农业邂逅现代文旅,当生态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在黄山,这场始于花期的变革,正孕育着四季常青的发展动能,为乡村振兴写下生生不息的全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