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黄山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摘要)
——在政协第八届黄山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2025年1月12日)

(2025年1月12日)
胡黎明

发布时间:2025-01-13 07:40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

深化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市政协党组书记、党组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宣传宣讲,凝聚坚定拥护改革、踊跃投身改革的强烈共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协助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及时制定出台学习宣传贯彻方案、抓好组织实施,引导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化感恩为动力、承关怀而奋起。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与市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召开后,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研讨部署,确保全会精神在政协系统及时得到贯彻落实。自觉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事项主动报告,重要议题充分沟通,重要履职成果及时报送。认真执行年度协商计划和市委交办的各项任务,扎实做好督导联系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帮扶重点企业、督察环保突出问题整改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入、全力服务全市招商大局,市政协机关连续两年获评全市“双招双引”优秀单位。

加强政协党的建设。高质量推深做实“两个全覆盖”,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见行见效,支持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职责,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深耕细作“党建引领 委员说是”讲堂,围绕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主题,邀请省、市政协委员分享履职学习心得。组织开展“加强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能力”专题讲座,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以服务大局为使命,聚焦改革发展协商建言

奏响协商议政“主题曲”。紧扣医疗康养主题,围绕“推进新安医馆建设,打造长三角康养旅游首选地”“促进徽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议题,先后召开常委会会议暨资政会、常委会会议暨专题协商会,注重凸显新安医学和徽菜的康养价值,以跨界思维推动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围绕“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园区”“打造影视产业,助推大黄山建设”“打造高端服务业产业带,推动‘新安江模式’转型升级”“紧抓以竹代塑发展契机,加快壮大我市竹产业”等议题开展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围绕制定《黄山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开展立法协商。

打好成果转化“组合拳”。坚持成果转化和民主监督融合并进,完善采纳、督办、反馈机制。资政会召开后,市政府专门制定《“推进新安医馆建设,打造长三角康养旅游首选地”建议案办理工作方案》,清单式推进各项建议落实。组织召开“徽协商——新安医馆调研座谈会”,邀请政协委员、新安医学传承人、主管部门和国企代表共同协商、持续赋能。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以《中医妙用、新安有方,做好大黄山康养大文章》为题,在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上作口头发言,呼吁更多支持。组织采编《康养邂逅“草药香”“烟火气”》《让古老医学与现代文旅“擦出火花”》《新安医学进万家》等新闻稿件,人民政协报先后刊发,营造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发出建言献策“好声音”。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专题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报送调研报告。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太平湖保护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速等工作开展调研视察。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各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聚焦乡村振兴、非遗活态传承、农文旅融合发展、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组织住黄省政协委员围绕传统村落活化利用、民宿产业发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主题深入调研,向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23件提案。

(三)以广聚人心为己任,汇聚团结合作强大合力

凝聚统战向心力。落实新型政党制度要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平台履职尽责,通过大会发言、联合调研、督办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深化合作共事机制性安排,为更好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一年来,各党派团体提交的集体提案、会议发言、社情民意信息分别占总数的 40%、42%和69%。

搭建聚识大平台。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全市政协系统“同心圆、话政协”演讲比赛,精心组织“同心跟党走·建功新时代”书画展,积极参与江淮时报“我与人民政协”主题征文。持续扩大《徽沪记忆》影响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链接大上海、提升标识度。创意黄山委员工作室牵头出版《遇见陶行知:陶行知及其友人徽州教育遗存》,致力打造红色研学文化IP。组织少数民族界委员围绕和美乡村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发挥宗教界委员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专题赴铜陵、安庆学习调研侨务工作经验。做好“港澳青年看祖国——香港青年交流团走进大黄山”服务工作,切实增强港澳青年文化认同。

念好履职“联”字诀。圆满完成全国政协副主席高云龙、蒋作君来黄专题调研视察任务,高效服务唐良智主席及其他省政协领导来黄调研建设旅游强省、培育新质生产力、传承新安医学等工作,扎实做好70多批次省外政协来黄考察学习任务。承办第八次长三角“三市一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围绕“助推长三角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上海黄浦区、徐汇区等地学习创新履职经验,组织住黄省政协委员赴江苏扬州、无锡等地调研康养产业发展,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提升。加强同域外黄山(徽州)商会的联系交流,引导他们发挥优势、回报桑梓。

(四)以履职创新为驱动,推动工作质效再上台阶

创新推出“委员沙龙”。突出委员主体作用,坚持阵地打造和队伍建设一体谋划,继“徽协商”委员工作室之后,构建协商议政新平台,把话筒交给委员。首场“委员沙龙”以“徽菜牵手康养,助力文旅发展”为主题,15名委员和专家学者就高质量推进徽菜产业发展深入建言,专题整理形成《社情民意信息(专报)》,市长碰头会专门听取有关建议办理落实情况。

深化联系界别群众。制定出台《政协黄山市委员会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联系对象、内容和方式,推动委员深入基层宣传方针政策、反映民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一年来,市政协26个界别开展界别活动50余次,辐射界别群众逾千人。“6·20”防汛救灾期间,及时发布《致全市政协委员的一封信》,田园徽州、创意黄山、侨界等委员工作室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慰问受灾群众、捐赠爱心物资,人民政协报以《雨不停,救灾工作不会停》为题,报道政协委员和委员企业救灾事迹。

构建立体宣传格局。注重策划先行、融合发展,政协宣传工作首次登上人民政协报头版和全国政协公众号,《让历史文脉焕发新生——皖南古民居保护中的政协力量》一文点赞黄山政协在村落徽州焕新中的履职实践,也是年度唯一登上头版的我省地市级政协新闻通讯。安徽日报3次、江淮时报29次报道市政协履职工作。充分利用市内主要“报网端微屏”综合发力,全面反映政协及委员履职成果。全年累计在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刊发重要稿件60余篇。

(五)以夯实基础为依托,不断强化履职能力建设

提升经常性工作质效。完善“1+N”市领导领办督办重点提案工作机制,建立提案办理“一表清”,持续优化办理环节,完善办理机制。全年立案提案341件,已全部办复。5件提案入选“人民政协成立75年来安徽省政协100件有影响力提案”。推动社情民意融入“民声呼应”工作体系,市长碰头会制度化听取重点信息办理落实情况。全年编报社情民意信息36期94条,《依法设立机动车辆报废保证金》被全国政协采用,《关于推进我省药膳产业发展的建议》等被省政协采用,《关于梅林湿地公园环境问题的建议》等21条信息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

提高履职保障水平。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聚焦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等工作开展专项监督,着力以协商促改进、以监督助落实。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强化组织协同,为委员学习履职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优化专委会职责,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更名为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完善委员移动履职平台,“数字+履职”融合叠加优势逐步显现。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和省、市要求,持续改进文风会风,统筹协调、执行落实和服务保障质效进一步提高。加强干部培养和实践锻炼,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市县政协联动机制,打造履职共同体、增强协商聚合力。

二、2025年主要任务

一要持续强化政协组织政治属性,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树立更高标准。高质量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之以恒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筑牢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坚决执行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切实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全面增强政协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建与履职紧密结合,为政协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要充分释放专门协商机构效能,在助推黄山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更强担当。围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先行区示范区”“集聚文创资源优势,打造创意产业新高地”等主题召开常委会会议暨资政会、常委会会议暨专题协商会。围绕“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打造更多‘单项冠军’企业”“推进种子工程建设,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深耕徽州村落,打通乡村资源价值转换通道”“打造赛事品牌,推动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分别开展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围绕推进低空经济发展等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积极建言献策,为绘就美好蓝图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三要忠实践行履职为民价值理念,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更大作为。聚焦社会保障、卫生健康、教育就业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调研,建务实之言、谋为民之事,加大民生提案督办力度。建立健全社情民意信息选题研判会商等制度机制,推动信息工作高质量发展。协助党委政府把“民之关切”办实办好,切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要更好发挥统战功能作用,在画出最大同心圆上形成更多成果。深化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密切与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交流,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高质量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走深走实,多做解疑释惑、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工作。强化文史资料征编研究利用,更好发挥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作用。

五要全面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在推进提质增效上展现更亮风采。完善多层次联络服务委员制度,扩大委员参与调研视察协商的覆盖面,更为灵活高效开展“委员沙龙”活动。充分发挥专委会基础作用,创新界别活动有效形式。完善政协机关运行管理机制,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守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全力配合省政协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持续优化市县两级政协协同履职,更好彰显人民政协制度的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