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促发展 春华秋实又一年
——市政协2024年工作综述
紧扣发展大局,提出一系列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建议;着眼民生改善,破解一批民生痛点难点问题;聚焦社会关切,使政协“好声音”更加响亮有力……翻开2024年的履职答卷,一篇篇务实精准的建言、一场场凝心聚力的活动,绘就了黄山市政协工作的最美底色。
2024年是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市政协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黄山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政治责任,积极担当作为,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黄山篇章作出了政协贡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夯实思想政治基础
把牢方向之舵,方能行稳致远。
一年来,市政协始终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牢正确政治方向,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化创新理论武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协助召开市委政协工作会议,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与市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召开后,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研讨部署,确保全会精神在政协系统及时贯彻落实。始终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重大事项及时请示、重要议题充分沟通,重要履职成果及时报送。认真执行年度协商计划,扎实做好市委交办的各项任务。深度融入、全力服务全市招商大局,市政协机关连续两年获评全市“双招双引”优秀单位。
强化政协党的建设。高质量推深做实“两个全覆盖”,以党建引领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高标准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深耕“党建引领 委员说是”讲堂品牌,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专题讲座,加强阵地管理。
聚焦中心议大事
服务大局助发展
一年来,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助推改革发展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政协印记。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从围绕“推进新安医馆建设 打造长三角康养旅游首选地”“促进徽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召开常委会议暨资政会、常委会议暨专题协商会,到聚焦“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园区”“打造影视产业,助推大黄山建设”“打造高端服务业产业带,推动‘新安江模式’转型升级”“紧抓以竹代塑发展契机,加快壮大我市竹产业”等议题开展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再到围绕《黄山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开展立法协商,市政协积极建言资政、献计出力,奋进脚步从未停歇。
坚持成果转化和民主监督融合并进,完善采纳、督查、反馈机制。资政会召开后,市政府专门制定工作方案,清单式推进各项建议落实;组织召开“徽协商——新安医馆调研座谈会”,邀请不同领域代表共同协商、持续赋能。
围绕社会关切和民生改善积极建言,聚焦农村饮用水安全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委员开展太平湖保护与发展、物流产业提速等视察调研。
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市政协委员就乡村振兴、非遗资源活化传承、农文旅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提交大会发言37篇,组织住黄省政协委员在参加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期间,从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方面,提交提案23件。
广泛凝聚共识
汇聚奋进合力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一年来,市政协锚定奋斗坐标,汇聚各方力量,切实用实干诠释担当、用奉献铸就业绩。
凝聚统战向心力。不断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切实保障党派团体发表主张的权利,增进各界对党委政府工作的理解认同。一年来,市各党派团体提交的集体提案、会议发言、社情民意信息分别占总数的40%、42%、69%。
构建聚识大平台。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持续扩大《徽沪记忆》影响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长三角、链接大上海、提升标识度。牵头出版发行《遇见陶行知:陶行知及其友人徽州教育遗存》,共同打造陶行知红色研学文化IP。组织少数民族界委员围绕和美乡村建设开展专题调研,赴铜陵、安庆学习调研侨务工作经验,做好“港澳青年看祖国——香港青年学生交流团走进大黄山”服务工作。
念好履职“联”字诀。不断强化长三角合作交流,承办第八次长三角“三市一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上海多地开展履职能力建设专题调研,组织住黄省政协委员赴扬州、无锡等地调研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提升。积极配合省政协开展专题调研,完善市县政协联动机制,打造履职共同体、增强协商聚合力。加强同域外黄山(徽州)商会的联系交流,引导他们发挥优势、回报桑梓。
推进工作创新
激发履职活力
创新,让履职更具活力。
一年来,市政协坚持守正创新,树品牌、强机制、重宣传,政协工作不断焕发新活力。
创新推出“委员沙龙”。突出委员主体作用,坚持阵地打造和队伍建设一体谋划,以“徽菜牵手康养,助力文旅发展”为题推出首场“委员沙龙”,把话筒交给委员、让委员当主角,打造继“徽协商”品牌之后又一协商议政新平台。
助力民生福祉提升。健全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鼓励和支持委员深入基层宣传方针政策、反映民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一年来,市政协26个界别开展界别活动50余次,辐射界别群众逾千人。“6·20”防汛救灾期间,及时发布《致全市政协委员的一封信》,田园徽州、创意黄山、侨界等委员工作室第一时间奔赴一线,慰问受灾群众、捐献爱心物资。
构建立体宣传格局。注重策划先行、融合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协新闻宣传工作,《让历史文脉焕发新生——皖南古民居保护中的政协力量》首次登上人民政协报头版,也是2024年唯一登上头版的我省地市级政协履职报道。一年来,累计在人民政协报、安徽日报、江淮时报等国家、省级媒体刊发宣传稿件60余篇。
加强自身建设
提升履职效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履职更需本领强。
一年来,市政协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不断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新局面。
完善工作机制。完善“1+N”市领导领办督办重点提案工作机制,建立提案办理“一表清”,助推提案质量、办理质效双提升。全年立案提案341件,已全部办复,其中5件提案入选“人民政协成立75年来安徽省政协100件有影响力提案”。推动社情民意融入12345“民声呼应”工作体系,市长碰头会定期听取重点社情民意办理落实情况。全年共编报社情民意信息36期94条。
优化履职服务保障。积极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强化组织协同,为委员学习履职搭建平台、做好服务;优化专委会职责,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更名为市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建强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不断完善功能模块,“数字+履职”融合叠加优势逐步显现。
深化机关内部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机关干部队伍,注重青年干部培养,在重点协商议题筹备、“双招双引”、和美乡村建设、机关文化打造等方面,积极为青年干部搭建历练舞台,持续助力他们成长成才。
团结奋进新征程,同心实干再出发。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之年。新的一年,市政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积极议政建言,更加广泛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黄山建设的生动实践中书写精彩政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