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赋能 “慧聚”合力
——黄山市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家座谈会·新安茶会发言摘登(下)
加快数字化转型 赋能企业发展
新睿公司是黄山交投、黄山文投和黄山一建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国有控股公司,自2021年6月重组以来,共承接项目总合同额16亿余元,纳税2400余万元。
数字化转型是新技术赋能行业,带来了整体效率的提升甚至生产方式的转变,目前施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包括了在建项目的数字化赋能、数字化产品、产业互联网、智能建造等方向。在建项目数字化赋能的焦点也逐渐从项目级走向企业级。
我们使用智能建造技术,使用机器人、传感器等设备施工,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在庐江古建项目施工过程中,部分古建预制构件,通过机器人加工成型,进行现场安装,大幅提升了工程施工进度。在施工过程当中,我们运用“品茗”“广联达”软件,加强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近年来,公司还将BIM技术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大力促进智慧工地生产管理要素与BIM技术应用深度融合,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系统建设、推进管理转型,加速推动建筑业由“大规模”向“高质量”的智能建造转型升级。
坚持走出去 赢得大市场
黄山建工集团是一家集房屋建筑、市政、水利、园林、古建筑、装饰装修、文物保护、消防设施、环保工程、电子与智能化、设备安装、建筑材料生产、施工机械作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集团始终与黄山市的发展同频共振,不断引领推动黄山市建筑行业技术和模式创新升级,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公司坚持诚信经营,夯牢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总承包基石,积极拓展古建、文物、装饰、起重设备等专业承包,坚持多种经营、各产业协同发展的经营思路,在挖潜本地市场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集团持续强化规范运作,加强法务风险管理,提高风控履约能力,同时,注重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制订相关制度和政策鼓励员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高员工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懂市场、善管理、会技术的黄山建工专业团队。
强化职业教育建设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主动策应黄山市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瞄准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构建智慧教学环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多种途径,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主动融入新兴产业,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学院不断调整专业布局,科学制定专业设置规划,重点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的“新商科”+“新工科”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坚持“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坚持以技能大赛引领学生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通过“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深化校企合作,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院注重加强政行企校四方合作,牵头组建黄山职业教育集团,与中国索道协会、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黄山旅游股份公司、黄山高新区、旺荣电子等开展全方位合作,贴近市场办学,实现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并与数十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优化职教专业建设 服务智能制造发展
休宁徽匠学校创办于1983年,2008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示范职高(中专学校)。
学校注重校企双方双主体育人,采取校企共建“基础平台+岗位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日常的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对接,以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为主线,实现教学过程中岗位标准规范和职业能力素养的融合;“岗课赛证”融通,助力学生实现出彩人生,学校在企业指导下,融通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岗位需求、技能大赛和“1+X”证书等内容,融入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具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同时获得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学生获得感,助力学子成长成才;学校加大教师招引力度,健全教师特别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教师的准入、任用、培养、聘任等制度,健全教师技能培训、教学比赛等运行与管理机制,安排教师入企挂职锻炼,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技能高超、与时俱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