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新华花千树
——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综述

作者:黎小强 发布时间:2023-06-15 07:50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黟县宏村奇墅湖畔,青砖黑瓦马头墙在夜空里徽韵绵长。倏忽,五彩灯光交织,与徽州先民斑斓的服饰辉映,伴着大红绣球、大红灯笼、大红花轿和盈盈笑语,徽州婚俗在《宏村·阿菊》的演绎里鲜活起来。游人感叹,这样的鸿篇巨制,这样的国潮与时尚共舞,不虚此行。一瞥已惊艳,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黄山今绽花千树。

徽州,2000多年文脉悠长,传统文明闪耀世界。黄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是世界文化遗产,歙县、黟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徽派建筑、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历史文化遗存汗牛充栋:我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5项,居全省之首;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032处,占全省32%;310个中国传统村落、1.5万余幢古建筑、百万件文书文献,数量难有比肩。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市政府召开徽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新安茶会。市委书记凌云主持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调研文化强省建设专题座谈会精神,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新模式、新路径何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勇指出,深化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教育、科技等的跨专业融合,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新活力,深度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推进历史文化遗存合理适度利用,更好地深化文明探源、传承文化根脉。

如何以文塑旅?

徜徉歙县深渡镇中国传统古村落九砂村,徽派民居层层叠叠,倒映水中格外优雅、恬静。该村在微景观塑造中利用老物件,还原旧时光,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助力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展秋园四周墙上,妆点着许多寓意吉祥的物件:石槽在徽州代表聚宝盆;圆圆的磨盘意寓丰收和圆满,同时又因像极古钱币,也是财富的象征。往前走,一路是“渔、樵、耕、读”,院内奋蹄向前的铜牛代表耕读。九砂村上下各有一亭,以前,徽商外出经商乘船离乡前,妻儿老小在送亲亭告别;每当年终岁末,迎亲亭又挤满盼归的妇孺。送亲亭较低,代表对亲人依依不舍;迎亲亭较高,亭角高翘,象征翘首期盼。

目光逡巡率水河畔,“宁家大院”现成屯溪区黎阳休闲小镇会客厅。作为清光绪九年翰林宁本瑜府第,这幢百年老宅保持了“粉墙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旧模样。室内,关于徽州记忆、工匠精神的展陈琳琅满目,同时加载便捷、舒适的现代服务功能,古朴与现代交融,徽派与时尚碰撞。

一杯道汉唐,一挥万重山。有文化方厚重,有活化才沉浸。宏村南湖,石拱桥翼然,“Z世代”的姑娘们身着汉服,衣袂飘飘,手执团扇,一眸千年。

如何以文化人?

黟县碧阳镇旧街墨野黄山集舍,客房墙上遍挂徽墨、毛笔,徽墨制作工具琳琅满目。“别人卖一张床、一幅画时,我已经将千年徽墨制作技艺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了。”民宿主人杨鹭笑言,每晚,他们为客人展示徽州胡开文非遗手工制墨技法,成就独特的文化活动标签。除此,打铁花、剪花纸、包饺子、写书法、品茶会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亦让宾客喜乐。

歙县,徽州大鱼激活古城。鱼灯制作指导老师潘敏说,非遗体验就是非遗的活态传承,他们推出鱼灯制作技艺体验活动,游客们在老师带领下,学做非遗鱼灯,感受工匠精神。在歙县古城墨砚博物馆,北京、青岛、阜阳,一批批学生前来研学,选料、构图、雕刻,沉浸式体验歙砚非遗制作技艺。捧起刻上自己名字的一方砚台,学生自信满满。

兴文化,育新人。当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多重价值被深度挖掘,泽润游人心田。徽州区谢裕大茶博园,客人们采茶、制茶,手工坊内茶香四溢,更闻茶廉文化,心境澄明。

文化、科技怎联姻?

新安医学是徽文化的精粹之一,以医促产大有可为。黄山赏友花业有限公司探究新安医学药食同源理念,整合功能性中药,依托安徽农业大学及中医大学、南京中医大学及农业大学、黄山学院、滁州学院等高校科研力量,贡菊枸杞茶、黄菊枸杞茶、桂花红茶等新式茶饮澎湃向前。

屯溪河街,“盛世徽梦”依托木构古建特色,利用科技手段,打造人文体验新场景,演绎徽文化年轻态。

行走我市各地,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激情迸发。祁门县桃源村,“上海三联书店·黄山桃源店”在徽州老宅里呱呱坠地,成为读书会、影评会、摄影、画展等交流场所;休宁县五城镇阳台村,苦槠树民宿同样依托徽州老宅,咖啡吧、书吧、迷你电影院颇具情调;黄山区芙蓉谷景区,轩辕车会、跳竹马等非遗民俗活动精彩上演。美术馆、非遗工作室、民宿集群、陶艺手工坊、书店、茶馆、咖啡馆、酒吧……在创意创新加持下,多姿多彩的业态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里拔节生长。

乘风破浪,奔赴山海。近年来,我市加快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健全徽州古建筑保护数据库,推进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深化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屯溪老街、徽州古城等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提升;加强非遗保护利用,实施徽州文脉传承工程,深化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新增一批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实施博物馆数字化改造、集团化发展,为传统文化增添时尚感和流行度;充分挖掘徽州文化的美学价值,坚持以市场力量加持、以产业思维传承、以科技手段赋能、以时尚元素注入,培育壮大全链条徽州文化产业。古韵与气韵同台,国际与国潮共舞,打通黄山走向世界的文化条形码,徽州文化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