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便民服务更暖心
——我市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规范政务服务场所设立、窗口设置和业务办理,规范网上办事服务流程,加大信息化保障力度、推进智治平台建设,合理配置资源、线上线下并行……针对政务服务、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难点,我市以深入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着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指尖办”,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数字化、智慧化、精细化”。
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办理
“这里的自助设备真是太方便了,周末也可以办理,把身份证放上去就可以直接打印医保信息证明,省去了工作日到窗口排队办理业务的时间。”正在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的张女士说。
近年来,我市在推行“无差别受理”“一网通办”改革基础上,依托“政务服务自助终端”赋能政务服务,积极探索集约化、智慧化服务模式,在全市7×24小时政务服务大厅布设23台集成式自助智能服务终端,集身份证读卡、扫描打印等功能于一体,涵盖社保、医保、不动产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45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了由“窗口式、面对面”的传统模式向“自动化、智能化”新模式的转变,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自助可办”。
除自助智能服务终端外,我市还实施社银合作“就近办”,通过与徽商银行、农业银行等6家银行153个网点联合,将26项高频服务事项、44个一般服务事项下沉银行网点窗口办理,打造以政务窗口为主、银行窗口为辅的社银合作服务新模式,不断延伸便民触角。黄山“社银一体化”网点建设标准成为全省“社银一体化”服务标准。
基层治理“一屏指挥”
在数字时代,数字政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我市有效融合各方力量、创新基层治理路径,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打造社区治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全面支持“一网统管”“一人综管”,接入“城市大脑”,形成“全市一张屏、全域一张网”的管理格局。通过建设专用数据库、开发GIS地图服务和微信小程序,整合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资源,我市构建了“一个中心、一个平台、N个实战场景应用”的体系架构。
在群众诉求反馈上,我市建立政务服务“总客服”,推动“指”上直达一办到底,数字赋能“民呼必应”。归并整合32条政务便民服务热线为“12345”,与110、119、120、122、供电、供水、供气等热线签订联动机制协议,提供“一号答”“一站式”服务。打通政府网站、皖事通、“慧黄山”等网络受理渠道,平均办理时长压缩至3个工作日。在“慧黄山”上线“12345热线”随手拍服务,通过物理定位和现场随拍精准反馈问题诉求,实现与“12345”互联互通,形成“手机前端上报、后台统一分办、责任部门办理、结果实时反馈”的流程闭环。
群众事帮办代办专业办
我市结合山区特点,针对民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等情况,围绕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公共教育、劳动就业、退役军人、社会服务、户籍办理等重点领域,明确群众经常办理且基层能有效承接的政务服务事项,大力推行“帮办代办”服务。“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我的生育登记服务卡给办好了,还给我寄到单位上,真是太感谢了。”人在广州务工的黟县碧阳镇北街社区居民李女士激动地说。李女士系北街社区居民,准备生育,但因夫妻双方都在广州工作不便回黟县办理生育登记卡,便电话联系了户籍地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即刻添加李女士微信好友,让对方通过微信将办件所需资料提供给社区,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帮办代办,李女士很快就拿到了生育登记服务卡。
据悉,黟县碧阳镇积极推行“帮办代办”机制,把原来各部门、各窗口来回跑办的事情“打包”交给代办专员,变“业余跑”为“专业办”,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努力实现线上线下审批服务的高度融合,为辖区内企业群众提供精细化、精准化审批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105个乡镇(街道)、745个村(社区)实现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100%全覆盖,依托黄山市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代办服务,全市51个社区便民服务站均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大力推进事项集中进驻,落实“事项进驻到位、人员入驻到位、充分授权到位”,实现一站式办理。
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
“要不是你们发短信提示,我都忘记要换从业资格证了。现在的服务越来越好了,过来能直接换证,帮我们省了不少事。”这是市政务中心交通综合窗口这几天最常听到的话。近期,市政务中心交通综合窗口全面梳理我市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信息,发现部分驾驶员超期未换发《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证》。对此,市政务中心交通综合窗口主动发送逾期换证提示短信近2000条,多窗口提供换发从业资格证服务,并安排专人接听咨询热线,累计换发、补发从业资格证414本。
市政务中心人社窗口通过打造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新模式,今年一季度,累计提供暖心上门服务30人次,实现就近办理认证1000人次,为73人办理待遇暂停手续,486人办理待遇停发手续。同时,该窗口借力“综合柜员制”改革,通过精简办事材料和环节、推设电子场景和档案、集中流程认定和办理方式,以标准化、智慧化、便利化服务,打造工伤保险一体化服务新模式。
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树立“用有为换有位”的工作导向,用“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让群众少忧心、企业能安心,践行好“服务者”角色,真心真情对待市场主体和群众所思所盼,倾心倾力为市场主体和群众做好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