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世遗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第二届中国双世遗名山对话侧记
“双世遗”即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中国自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项,其中“双世遗”4项,分别是黄山、泰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3月24日,第二届中国双世遗名山对话在我市举行。会议现场,黄山市、泰安市、峨眉山市、武夷山市交流分享了在“双世遗”保护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
创新体制机制,突出系统治理是四地的“共识”。黄山探索实施景点封闭轮休、名松专人守护、生态景观修复等保护发展的“黄山模式”。武夷山划定重点保护区、协调保护区、融合发展区三类空间,实行差异化圈层分区管控。泰安市做好泰山、大汶河、东平湖为核心的生态保护,构建“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的生态大格局。峨眉山市完成报国寺、伏虎寺等14处寺院古建筑三维数字扫描,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积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
积极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是四大名山谋发展的重要途径。黄山以年轻视角打造研学业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在大众传播里“活起来”“潮起来”。峨眉山先后推出高山朝圣祈福、中山感悟世遗文化、低山温泉疗养等地域特色旅游产品。泰山推出“大美泰山”精品旅游线路,面向全省、全国推广品牌。武夷山加快推进武夷山世遗展示馆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创新推出系列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四地同样注重“依法治山”。《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是全国第一个为山岳型景区量身定制的地方性法规。《峨眉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是全国首个由设区的市对世界遗产保护专门立法。泰安市编制《泰山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等一批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编制、实施了《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
在遗产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四地虽各有突出,但思路不谋而合。
“武夷山坚持突出系统治理,严格重点保护区管控;突出可持续发展,做好绿色生态产业文章,大力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给美丽风景注入文化灵魂,给美好生态注入文化活力,努力推动武夷山‘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武夷山旅游中心主任杨一鸣说。
峨眉山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阙孝中说:“我们瞄定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遗产保护和文旅产品开发,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力争成为全国遗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峰表示:“我们对泰山文化遗产的挖掘利用,就是高质量文旅融合发展,跳出泰山看泰山,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上寻求突破。”
黄山风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徐立秋表示:“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传承利用好,使其更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我们将以打造‘名录遗产地典范、旅游目的地标杆’为目标,共同谱写世界遗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从这场对话起航,四座名山再次紧紧相牵,共同朝着“双世遗”的美好未来高歌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