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万物生灵的天堂

作者:樊成柱 叶政红 盛红兵 吴成权 朱国平 发布时间:2022-12-05 07:55 信息来源:黄山日报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11月23日,摄影爱好者叶政红在新安江歙县王村镇杏村段拍摄到5只中华秋沙鸭在河中嬉戏游玩的图片和视频刷出一波不小的浏览量。中华秋沙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且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濒危物种,这条消息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近年来我市生态保护的成效,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正在黄山大地徐徐展开。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

这些年白鹭“作客”黄山越来越多,野生天鹅也偶尔出现。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施亚磊就曾在新安江屯溪段拍摄到野生天鹅飞抵黄山新安江水面觅食小憩的图片。

野生天鹅学名大天鹅,别名黄嘴大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全球易危物种。近几年来,随着黄山新安江自然保护区水域和森林资源日益净化提升,该保护区域巳成为天鹅迁徙的旅途站点之一,吸引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此悠闲觅食,极为罕见。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一度很少看见,但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记者曾在位于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的祁门县历口镇石迹村看到,这里的白鹇数量奇多,村里配备了专门的白鹇鸟投食点、投食人,每天定人、定点、定时投放食物,建立起人与白鹇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而该村则被誉为“中国白鹇之乡”,且正在积极申报“中国白鹇最佳摄影基地”。

黄山,作为全球首个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三冠王”于一身的自然保护地,动植物资源特别丰富,迎客松广迎八方游客的同时,黄山短尾猴、松鼠也不时出来“热烈欢迎”,它们或在林间嬉戏觅食,或在石岩上尽享暖阳,为游人增添了不少乐趣。

从2020年4月开始,由景区园林局和安徽大学组成的项目团队,历时两年,先后开展野外调查13批次,采集制作黄山昆虫标本1万余号,共鉴定出昆虫27目2380种,其中新种1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种、国家“三有”保护动物20种、受威胁物种16种、模式标本产地为黄山的昆虫93种、安徽省新记录38种。12个新种包括3个洞穴步甲、1个大蚊、1个新襀、7个蚁甲。今年5月21日,黄山风景区发布最新景区昆虫资源调查报告,其中新发现物种12种。

摄影爱好者黄山“追鸟”忙

秋沙鸭、白鹭、寿带鸟、白鹇……近年来,黄山市的摄影爱好者不断有让人惊喜的新发现。每年5月初开始,黄山摄影人吴成权的微信朋友圈中就会晒出从南方迁徙到丰乐河畔西溪南湿地的寿带鸟。随着寿带鸟数量的不断增多,西溪南一带已成为夏季鸟类拍摄的网红点。

从吴成权的“追鸟日记”中发现,除了拍摄寿带鸟之外,大雁、天鹅、鸳鸯等秋冬候鸟也成了他的拍摄兴趣和对象。丰乐河、新安江篁墩段常常可以看到他蹲守的身影。去年11月,他还在丰乐河畔拍到33只大雁,这样的“好运”令他难忘。

家住梅林的周义林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说,这几年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新安江新潭和梅林湿地。每年秋季,湿地附近会有成千上万的白鹭在这里集结,翩翩起舞、场面震撼,仿佛在排练黄山绿水青山美好生态的大合唱,演绎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美景。

新潭和梅林湿地是依托黄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示范项目,项目建成,横江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植被丰茂、水质净化、自然生态功能维护完好,水面和两岸成为白鹭的理想栖息地。

绝佳生态构筑万物生灵天堂

黄山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水质得到极大提升,微生物多了,各种小鱼小虾多了,各种野生鸟类多了,这些年野猪也大量出没,各种迹象表明,黄山的生态体系更加立体。

黄山市成为万物生灵的天堂,彰显的是黄山市绝佳的自然环境和有力的生态保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山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好山好水保护好”作为重要任务,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2021年,黄山市空气质量连续十年达到二级标准,空气优良率达95%以上。自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及排名以来,黄山市空气质量状况连续四年排名前五。新安江流域、长江流域水质达标率、全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新安江(黄山段)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河湖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黄山市荣获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2021年,黄山全市的PM2.5,浓度为19.7微克,比2015年下降了40%,空气优良率达到了99.7%,这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水平,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十年达到二级标准、近四年连续排名全国前五、全省首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让黄山成为万物生灵繁衍生息的天堂,是黄山义无反顾的责任。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黄山将以更加坚定的态度和更加完善的生态保护措施守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