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潭奔涌向新行

——月潭湖旅游基础设施绘就乡村振兴与生态富民的文旅答卷

作者:汪 悦 发布时间:2025-10-23 08:05 信息来源:休宁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月潭湖畔,气象万千。

夕阳余晖洒落,渔舟在湖面唱晚,悠扬歌声随风飘荡。游船穿梭于湖光山色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泛舟湖上,仿佛触手可及水天一色的壮丽……

今年9月,以“月影初映,湖启新境”为主题的月潭湖旅游区正式启幕,标志着集生态保育、旅游休闲、康养度假与人文体验于一体的月潭湖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为黄山市全域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月潭湖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前瞻性工程,与水库建设同步考虑、同步推进,始终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精工细筑 铸就发展基石

月潭湖旅游区地处新安江上游率水河段,距休宁县城仅14公里,与黄山风景区、齐云山、西递、宏村等著名景点及高铁黄山北站交通枢纽紧密相连,区域优势显著。高速与高铁网络四通八达,可实现与合肥、杭州、南昌等城市2小时直达,上海、南京、福州等城市3小时互联,未来4小时高铁圈更将辐射21座大型城市,为游客提供极大便利。

集散接待基建“一站服务”,让游客“聚得拢、体验佳”。作为旅游区“门面”与“中枢”,阳干集散中心和码头配套设施将服务游客与高效运营深度融合。这里不仅是游客抵达月潭湖的第一站,更是他们了解景区文化、规划游览路线的重要窗口。总建筑面积9555平方米的集散中心,建筑外观采用流线型设计,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内部空间布局科学合理,集游客服务、信息咨询、休闲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地上一层游客集散区既能满足活动举办需求,又为游客提供购票、咨询、休息、购物、娱乐空间;地下一层停车场及地面停车场142个停车位,安装了快、慢充充电桩,满足不同客人停车需求。

心安月潭 书写文旅新篇

文化旅游的高质量融合是打造景区竞争力的优势因素。

近年来,月潭湖旅游区围绕“心安月潭”主题,积极构建生态保育、旅游休闲、康养度假与人文体验等丰富多样的主题产品体系,致力于满足康养旅居、大众观光和周末微度假市场需求。

旅游区内自然资源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月潭水库大坝雄奇壮阔,明代谋士朱升故里、休婺古道、华东最高古村里庄、五龙山映山红等景观点缀其间,全新打造的月潭湖镇与周边祖源、木梨硔等网红景点联动,形成层次丰富、体验多元的旅游动线。月潭湖旅游区规划面积约114.2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达10平方公里,涵盖3个乡镇9个村。

月潭湖综合旅游码头及航道项目,是开园后“游船首航”“湖景观光”等核心业态的“承载底座”。设有1个大型综合码头和8个停靠点码头、1个服务泊位、1个船舶维修保养泊位,共计64个泊位;航道总长度为24km,最高通航水位165.0m,最低通航水位160.5m,年设计客运吞吐量90万人次。月半湾码头1456平方米的构筑物、4190平方米浮动平台,也为游客登船提供充足空间。码头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主体与木桁架屋顶,既保证结构稳固,又契合徽州建筑风格,设有售票窗口、游客休息区、游客候船区等,让游客候船时更舒适。国庆客流高峰时,水路基建让游客排队登船秩序井然。

月潭湖旅游区的崛起,还积极融入并有力支撑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

月潭湖独特的湖光山色和亲水休闲体验,与黄山之雄奇、徽文化之厚重形成完美互补,共同构建“山—水—村—文”多元一体旅游产品体系,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整体吸引力。月潭湖有效承接黄山市景区客源分流,优化区域旅游空间布局,促进客流均衡分布和全域旅游发展。下一步,旅游区将围绕“心安月潭”总体定位,聚焦休闲度假、康养旅居、文旅研学、假期游学四大赛道,推出湖畔露营、森林疗养、非遗传承、红色教育等多样化产品,面向家庭、中老年及学生等不同客群提供个性化服务。

赋能乡村 点燃共富引擎

月潭湖度假区建设运营,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为当地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交通是旅游的命脉,月潭湖通过陆路与水路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打破了旅游区交通瓶颈。总长度3.25公里、路基8米宽的金城至阳干公路,直接串联外部主干道与旅游区核心区域,开园后从祖源、木梨硔等景区前往阳干集散中心、畔月谷研学营地、休宁县城、黄浮高速等地车辆,均能通过该公路快速直达。金城至阳干公路的开通,打通了原本闭塞的金城村,使其更好地融入月潭湖旅游开发的氛围,为金城村后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饮水是生命的源泉,总建筑面积1275.89平方米的休宁县溪口供水工程已投入运营,0.5万立方米/日的净水厂规模,不仅满足旅游区游客、工作人员的日常用水,还覆盖周边村镇约3万库区百姓,打通库区供水“最后一公里”,提高库区百姓饮用水标准,保障饮用水安全。

旅游区开园运营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周边村庄借此东风,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昔日的闲置农房变身精品民宿,传统的农产品成为受欢迎的旅游商品,乡村产业结构得以优化升级,实现从“单一农业”到“农文旅融合”的华丽转身。

月潭湖作为水利工程,涉及库区移民。旅游区开发为移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如旅游区管理、游船驾驶、安保、保洁、服务员等。同时,鼓励和支持移民通过经营商铺、参与旅游项目分红等方式,在家门口实现创业致富,真正让为工程建设做出贡献的移民群众成为旅游发展的受益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理念践行 夯实绿色根基

月潭湖旅游区规划建设与运营,坚持以生态保护引领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激活生态价值,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之路越走越宽。

生态与配套基建“兜底保障”,让景区“环境美、运营稳”。

月潭湖缓冲带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覆盖180亩区域的挺水植物区、生态滤床、雨水生态花园等,既保护月潭湖水质与周边生态,更打造出800米生态护坡、1500米生态休闲漫道,以及状元台、鱼跃台等景观节点。开园后,这些生态节点成为游客散步、拍照的热门地,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体验的双赢。

月潭湖旅游区将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利用。在生态修复工程中,综合考虑水体、植被、土壤等多种生态要素,通过种植挺水植物、建设生态滤床等措施,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旅游区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不搞大拆大建,而是依据地形地貌和生态特点规划。所有基础设施的布局与设计,都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比如采用生态工法建设步道,使用环保材料建造设施,严格管控水体污染。无论是交通线路走向,还是集散中心、码头的选址,都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同时,注重提升游客生态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绿色消费,实现人在景中游,景与人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旅游区内设立的生态教育基地、科普标识系统,引导游客在游览中了解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种寓教于游的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给每一位游客,推动了全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

月潭湖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旅游环境,更让周边居民享受到了优质的生态产品。清澈的湖水、清新的空气、美丽的风景,成为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而且,旅游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让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月潭湖旅游区正式开园运营,标志着月潭湖旅游基础设施全部发挥了预期效益,也标志着区域旅游发展迈入新阶段,高标准、前瞻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湖光山色“静谧之美”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成为驱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秋色正好,盛景初启。月潭湖诚挚邀请八方游客走进这一方山水,体验生态之美、人文之韵。

未来,月潭湖旅游区将继续以坚实设施为基,以绿色理念为魂,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服务大美黄山建设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