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梓里镇:核桃俏 农民笑
“白露到,竹竿摇,小小核桃满地跑。”每年白露时节,是歙县杞梓里镇山核桃开竿的日子。日前,记者走进杞梓里镇山核桃产区,路边、山上遍布山核桃树,背着竹篓和塑料袋的村民,骑电瓶车、三轮车,乃至开汽车,上山采果。
“山核桃是杞梓里镇的重点产业,农户年收入多的有20多万元,少的也有几万元。今年山核桃大丰收,预计户均增收三五千元。”镇长马骏介绍,当地为保证核桃品质,每年都坚持到白露才开竿,若在此之前采收,质量只能是差强人意。“采收时间在半个月左右。为保采摘安全、促运输便捷,今年,镇里计划用振动设备打果,用无人机运输。”
林地里,正在捡果的村民黄凤丽告诉记者,她家有山核桃树500棵,年产水籽约1000公斤,除夫妻两人劳作外,还需要雇人,打果每天报酬400元,捡果每天200元。“打果、捡果都不容易,满山跑,脚都起泡。”黄凤丽笑着说。
行走山间,放眼望去,一棵棵山核桃树沐浴在秋阳中,似在高唱丰收的歌谣。杞梓里镇现种植山核桃22854亩,主要分布在英坑、金竹、五春三个村,年产干籽约820吨,产值约5740万元。英坑山核桃生态示范基地于2014年建设,2016年被原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级山核桃示范基地”。基地已建成山核桃示范林3000亩,2019年起推行“五统三禁一全托”模式。“五统”,即统一经管模式、统一栽培技术培训、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病虫害防治;“三禁”,即禁止除草剂进林、禁止施用化学肥料、禁止毁坏林地其他常绿树种;“一全托”,即代管理、代收打、代销售、代流转。2021年,基地生态经营模式被县政府写入《关于山核桃生态治理实施意见》。通过三年来的生态治理,2023年9月,基地运营方黄山市山野土特产有限公司获吉林松柏森林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中国森林认证(CFCC/PEFC)证书,认证面积200公顷,为黄山市首次获得非木质林产品森林认证证书。基地年产果蒲1000吨,年产值约1500万元。
“昨晚收了3000多斤水籽,筛选机分出大中小三等,要在太阳下晒3天,水煮后配料,浸放12小时入味后,再用烘干机制作成品。”走进山野土特产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生产,剥壳机、水煮锅、烘干机等各型设备全速运转。
公司负责人洪爱娟告诉记者,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模式,持续增强联农带农效应:在技术培训上,统一邀请浙江临安及本地技术员强化全过程指导;在基地建设上,争取项目资金,建设蓄水池,方便就地就近脱蒲,硬化道路,便于三轮车运输;在病虫害防治上,采用物理防治技术,用无人机喷洒绿色药剂;在促脱贫户增收上,以10%溢价收购,惠及26户。同时,公司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山核桃仁芝麻饼、芝麻糖、芝麻饼干及山核桃油等新产品,并与电商企业合作,加大营销力度。
“粒大壳薄、香味醇厚,是同类干果中的珍品……”行走在杞梓里镇,山核桃的宣传语分外醒目。小小山核桃成为乡村振兴“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