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构建“光影产业生态圈”

作者:胡晓洁 汪晨 发布时间:2025-09-15 08:30 信息来源:黟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电影《卧虎藏龙》剧照,取景地黟县木坑竹海

电影《武林外传》剧照,取景地黟县秀里

微短剧《不一样的她》在黟县开机

日前,黟县洪星乡红光村方坑岭影视基地二期项目破土动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规划用地7500多平方米,计划打造魔幻森林神树、沉浸式地宫、多功能影视集散中心等功能板块,进一步加快当地影视产业发展。

“工程计划工期365天,旨在打造一个布局合理、文化共享、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影视文旅综合体。项目建成后,村集体收入将实现新突破。”谈及村里建设影视基地二期项目,洪星乡党委书记余成钢难掩激动之情。

余成钢介绍,项目最引人注目的是“魔幻森林神树”区块,此区块将运用AR光影技术打造动态交互景观。游客通过智能设备扫描,就能看到虚拟奇幻生物与实体景观的虚实结合效果,如同置身奇幻秘境。该技术借鉴了温岭“后岭花开”夜游项目的成功经验,通过灯光艺术、数字光影与自然景观的结合,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

同时,项目还将新建影视集散中心,设置乡村影厅、道具工坊和文创市集,并同步搭建农产品影视代言直播平台。有拍摄任务时,基地服务于剧组,没有拍摄任务时,则变身游客体验区,实现效益最大化。

余成钢表示,依托“影视搭台、文旅唱戏、农民受益”模式,群众真切感受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自方坑岭影视基地一期项目投用以来,累计拍摄了《老炮敢死队》《铁血女枪手》等26部作品,其中《铁血女枪手》仅用四天收回成本,累计分账400万元,投资回报率超170%;《狙击精英之纳米危机》上线一周分账即超200万元。基地累计聘请临时演员、剧务等3400余人次,惠及周边群众500余人,更是掀起了村民回乡务工的热潮。

作为徽文化重要发祥地,黟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6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6个中国传统村落,1684处不可移动文物——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古村落的街巷肌理、山水间的诗意氛围,天然契合影视创作的美学需求。同时,黟县传统手工匠人活跃在影视圈里,更让这里成为“影视置景师的摇篮”,为剧组提供了专业的本地支持。

上世纪70年代,电影《小花》让这片土地首次走进大众视野;80年代《菊豆》用徽州古宅的幽深,诠释了故事主人公的复杂情感;90年代《卧虎藏龙》中,木坑竹海的灵动与宏村南湖画桥的雅致,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武侠符号”。21世纪以来,《武林外传(电影版)》让秀里古村变身影视小镇。近年来的《朝云暮雨》《幸福到万家》《不一样的她》等微短剧作品,更让黟县的影视题材从古风拓展至现代乡村。截至目前,已有上百部影视作品在黟县拍摄,涵盖电影、电视剧、微短剧等多种类型,“黟县,没有围墙的影视天堂”之名愈发响亮。

与此同时,黟县加速构建“光影产业生态圈”,在执行市级有关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黟县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办法》,为影视产业发展注入“活水”,吸引外地影视企业来黟县落地。并且,为了让剧组能够更加安心拍摄,黟县还整合域内各类型资源,投资1600万元打造黟山艺影影视基地,形成多类型取景矩阵,省去剧组自己勘景、找人的时间,并依托“悦享古黟”线上平台,为剧组提供远程勘景等一站式协拍服务。

目前,黟县共有影视相关企业60余家,其中直接从事影视拍摄制作的14家。2024年,黟县影视产业产值已突破2000万元。2024年以来,在黟县取景拍摄的影视作品达到31部,上映19部,累计票房营收超过3000万元。

此外,放眼全国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现象级影视IP,“一部剧赴一座城”已然成为出游新主张,黟县也先后推出“菊豆”故乡游、高墙深巷迷宫游等影视旅游线路25条,以“光影产业生态圈”建设为抓手,进一步释放影视产业的溢出效应。

当游客寻着剧中的故事而来,在剧情场景中完成吃住行游购娱,“影视+文旅”的融合规划和发展,正为黟县开辟一条紧跟潮流的焕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