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镇:康养旅居升级记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黟县西递镇潭口村错落的白墙黛瓦上,65岁的上海游客陈阿姨坐在民宿的露天茶座里,端起茶杯,轻啜一口赞叹道:“这本地毛峰的清香,配上皖南的秋景,比在城里待着惬意多了!”随着又一批上海康养旅居“活力老人”的到来,这个宁静的皖南小山村再度热闹起来,老人们亲手制茶、聊天品茗,山鸟时鸣相伴,共同编织出七天六晚的“慢时光”图景。
“来,尝尝我们自家种的玉米!”村口村民王大妈正热情地给游客递上土特产。如今,借着村里发展康养旅居的东风,她成了游客们的“土向导”,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多亏了村党支部的好点子,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王大妈笑着说。潭口村的转变,始于“党建+旅居”模式的探索,充分发挥西递镇深厚的徽文化底蕴、卓越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交通区位等特点,针对银发经济的发展大趋势,与上海市场主体开展合作,确定了“中医康养+徽文化体验+土特产展销”的旅居打法思路。
旅居过程中,有老师傅手把手教老人们杀青、揉捻、烘焙,阵阵茶香萦绕鼻尖;徽州竹编、剪纸等技艺吸引老人亲自参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医康养室内,名医专家定期坐诊,为老人们提供针灸、推拿和健康咨询服务。“既能欣赏美景,又能调理身体,这样的旅居太适合我们老年人了。”刚体验完艾灸的张阿姨满意地说。
村里组织的旅居市集更是人气爆棚。笋干、火腿、青梅酒、腊八豆腐等当地农特产品琳琅满目,村民们摆起摊位,党员志愿者们主动帮着维持秩序、介绍产品,还推出了快递邮寄服务。“买了这么多好东西,不用自己扛,直接寄回家,太方便了!”周阿姨拎着刚买的特产,脸上洋溢着笑容。
康养旅居的红火,为潭口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截至目前,村里已接待上海、南京等地康养团队30余批,“下一步,我们计划挖掘更多徽州文化元素,与市场主体合作,不断丰富银发旅居产品,提升服务品质,让西递镇潭口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潭口村党支部书记金顺芳信心满满地说。
夕阳余晖下,老人们坐在民宿的庭院里,品着当地茶叶,赏着远处的田园风光,聊着旅途中的趣事见闻。远处,村民们正忙着整理市集摊位。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土地上,“慢生活”与“快发展”相互促进,一幅乡村旅居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