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镇:“金油”香万里 “青山”变“金山”

作者:许 晟 发布时间:2025-08-30 08:17 信息来源:祁门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翻越山岭,沿河而行,来到祁门县祁山镇和平村。村委会一楼,三面墙边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盒盒茶油,包装标以“高山山茶油”。“去年我们产茶油1.1万斤,到现在就只剩2000斤。”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灵通说。记者打开微信扫一扫,请求添加朋友,这位“现代卖油翁”一时误将收款码打开。

“这瓶是毛油,那瓶是精制油,我们乔山片的毛油和精制油的质量差不多,这是因为我们使用的过滤板在第一道过滤时就能去掉油里的杂质。”说起村产茶油,谢灵通满脸骄傲。“市场上卖的油大部分是淡黄色的,倒在锅里起泡比较多;我们这个油是金黄色的,因为水分少、纯度高,倒在锅里不起泡。”

发展油茶产业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一种经济树种,油茶树具有种植门槛低、一次种植长期受益、产品开发潜力大、综合效益高等优势。祁门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水热条件好,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是我省油茶产业重点发展区。

和平村地处祁山镇南部,村部坐落于原乔山乡政府所在地,乔山河穿境而过,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2.1%。较高的海拔、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这里简直就是油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谢灵通称,村里的油茶树在整个生长期都不用喷洒农药,而且所产油茶籽粒大饱满,出油率高,绿色健康,营养丰富。

当地入户调查显示,和平村油茶资源丰富,种植面积达4000亩。绝佳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当地油茶独一无二的优良品质。2024年,和平村立足本土特色资源,实施乡村产业振兴项目,通过强村公司租赁村里闲置厂房,购置“剥壳—压榨—精炼—包装”全链条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谢灵通领着其他村两委成员跟着机器设备安装人员学操作,又开着车四处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油茶籽。当年12月,油茶厂顺利投产,实现油茶籽就地就近加工转化。

2025年,和平村实施乔山片区茶油综合加工利用项目,新建化验室、仓储室等,建设SC标准化茶油生产厂房,推出“乔山老谢”茶油地域品牌,构建“种植—加工—营销”全链条,仅茶油一项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6万元。

祁山镇,和平村、光明村、星光村等地一直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为做强做优做大油茶产业,当地积极开展油茶实用技术培训,普及油茶丰产栽培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实用技术;定期走访油茶经营企业,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快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为茶油销售牵线搭桥,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祁山镇推行政府包保服务模式,加大对龙头企业、油茶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户向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生产大户和油茶基地流转林地,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模式,通过林地、技术、劳力入股等形式,引导农户参与发展油茶产业,让油茶树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致富树”。

谢灵通说,今年村里油茶厂与黄山学院有关院系加强接触,希望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在山茶油有机认证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新发展。同时加大线上线下销售力度,现已与台州一家社区团购平台接洽,准备通过这一渠道扩大在当地的销售量和品牌影响力。“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开直播,昨天已经到县里参加培训了。”

祁山镇党委书记谢红霞表示,全镇干群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茶油产能,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全面提升油茶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完善油茶加工企业与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促进林地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小小油茶果真正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