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碧阳镇:测绘为笔 浸润古村千年文化韵
阳光洒满徽州古村,脚下的青石板路浸润着几分温热,仿佛正以独特的热情,迎接前来探寻古村奥秘的云梦徽州队员。9名队员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进黟县碧阳镇古黄村,开启了以“徽风皖韵筑考——基于测绘的古村落建筑文化价值挖掘”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要在这座千年古村,留下独特印记。
在这里,传统古韵与现代科技碰撞出奇妙的火花。云梦徽州队员们分工协作,有的手持皮尺,屏气凝神地丈量着黄村建筑的每一道纹饰,指尖抚过的不仅是细腻的石雕,更是沉淀了村落百年的沧桑岁月;有的熟练操作全站仪,激光束精准锁定古建筑的飞檐翘角,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一点点勾勒出古宅的精巧轮廓;无人机在澄澈的晴空下缓缓盘旋,将街巷纵横交错的空间肌理,细致绘制成立体鲜活的三维画卷。
文化解码的课堂,就藏在古村的每一处角落。队员们揣着笔记本,穿梭在一座座老宅之间。在村民李奶奶的堂屋里,听她娓娓道来黄村的文化遗产与过往故事,那些鲜活的记忆让古村历史愈发丰满;走访匠人师傅时,他指着手中的榫卯模型,耐心讲解徽派建筑的精妙技艺:“你看这斗拱,不用一钉一铆,却能撑起百年风雨。”师傅的话语,让队员们对徽派营造技艺有了更深刻的体悟。GIS 技术的屏幕上,村落依山傍水的风水格局逐渐清晰,其中藏着古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天井采光模拟实验中,阳光透过雕花窗棂的轨迹被精准捕捉,这些数据正为古村适老化改造提供着科学的新思路。
实践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对文化的敬畏。队员们踏入老宅时,总会倾身轻声问候,这是对古村与村民的默契尊重;无人机作业时,始终严格保持安全高度,小心翼翼避开村民晾晒的衣物和屋顶的脊兽。“技术是工具,尊重才是前提”,带队老师谆谆教诲,深深印在每个队员的心里。这份专业与细心,让村民们从最初的好奇观望,渐渐变成主动上前帮忙,有的指引队员找到隐蔽的古建细节,有的分享更多鲜为人知的村落故事,干群同心的画面,成为古村里一道温暖的风景。
从全站仪的精准测量到与匠人的促膝长谈,从三维模型的精心构建到文化报告的细致撰写,云梦徽州队用脚步丈量古村的每一寸肌理,用专业知识解读文化深处的密码。此次实践,不仅为古黄村留下了一套详尽完备的测绘图纸和高精度数字化模型,更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为古村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场实践活动无疑为古村落保护与活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碧阳镇推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未来,这些成果将化作古村落保护的“指南针”,让古黄村的青砖黛瓦在岁月流转中始终鲜活。而对于队员们来说,这个夏天与古村的相遇,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传承课,让年轻的心灵在触摸历史、践行责任中,深刻读懂了文化传承的意义与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