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区红色文化映照高质量发展
在徽州区岩寺镇,洪桥畔的新四军机要科旧址静静矗立,80多年前,这里的电波曾为东进抗日传递指令。如今,旧址旁的研学团队络绎不绝,红色故事正转化为引领发展的“新动能”。作为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集结地、新四军整编地和东进抗日的出征地,徽州区深挖“铁军摇篮”底蕴,让红色文化不仅成为精神坐标,更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走进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展陈区里的叶挺将军坐过的木椅、历经岁月磨损的新四军臂章,静静定格着当年新四军在岩寺集结备战的珍贵记忆。“今年围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举办了‘刀刻烽烟 笔绘山河’艺术展,通过吴耘老战士的作品展现革命情怀;研发了‘走读·铁军徽记’研学课程,丰富中小学生研学体验;与黄山学院馆校共建策划了‘竹筒碗中的革命密码:艰苦奋斗与作风坚守’大思政课,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纪念馆馆长洪玉芳介绍,上半年纪念馆接待游客突破16万人次,同比增长约6%。目前,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已串联起岩寺小练、西溪南琶塘等红色景点,很多游客看完展览后,还会去周边研学体验。
这样的红色活力,同样涌动在富溪乡碣石村。作为黄山毛峰核心产区与革命老区,碣石村近年来聚焦“红绿”融合,恢复红军茶山驿道、临时中共歙县县委和歙县民主政府旧址等红色遗存20余处,推出“看红色遗迹+听红色故事+吃忆苦思甜饭”沉浸式体验。“我们把红色资源和茶产业结合,2024年接待游客265批次2万余人次,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9.44万元,还连续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分红。”碣石村党支部书记谢长庚笑着说,村里联合国企组建徽州区富栖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力促黄山毛峰品牌升级。
在岩寺镇,红色旅游与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石岗村持续丰富红色业态,红色讲堂、红色影院、红色餐厅常年开放,连续7年举办全国新年登高健身大会分会场活动。“红色旅游火了,村里的农家乐、土特产店生意也跟着好起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石岗村村民王建国说。而虹光村则将红色研学与“童趣”主题结合,打造种子科普体验馆、非遗手作馆、主题餐厅等新潮业态,推出星村民童游会、虹光赏花专线等品牌活动,预计全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次。此外,虹光村还联动忠堂廉政教育基地、农耕研学基地形成研学矩阵,推出的“军事夏令营”等“1+N”研学产品,预计能实现年均收益约500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分享发展红利。
如今,徽州区已形成以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为核心,串联碣石、小练、琶塘等景点的全域红色旅游网络,2024年核心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成功入选“安徽省十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红色文化正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让“铁军摇篮”的红色基因,在带动乡村振兴、激活区域经济的新征程上,持续释放着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