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村的红与“黑”
车行黟县,层峦叠嶂如凝固的碧涛。在它的西北部,群山环抱之中,有一片被红色历史深深浸润的土地——柯村镇,也被誉为“皖南红色第一村”。近年来,柯村镇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红色底蕴,将革命遗址、生态田园、特色产业巧妙融合,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之路。如今,这片红色土地在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交汇中熠熠生辉。
红色旅游赋能老区发展
这个暑期,柯村的游客参观数量大幅增长,红色旅游再掀热潮。
柯村是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诞生地。1934年,100多位中共党员组织数千农民举行了著名的“柯村暴动”,创建了方圆百余里的红色苏区,成立皖南苏维埃政府,支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的行动。方志敏等革命先驱在此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依托家门口的红色资源,2021年以来,柯村镇抓住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机遇,整体设计红色旅游核心区,科学规划旅游路线,将红色资源连点成线、串珠成链,先后打造了18个红色节点、11个红色场馆、1个拓展基地和廉政文化广场、农民大舞台等,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红色动力。
除了做好馆藏陈列,柯村镇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扎实推进革命遗址保护修复工程,整理系列红色故事,展映《柯村风云》电影、《柯村暴动》纪录片等,构建了集教育、体验、研学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皖南红色第一村”的品牌也越来越响亮。
1—7月,该镇累计接待游客4.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94.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5%、38.9%。
“五黑” 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柯村是典型的皖南盆地地貌,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地势平坦,粉墙黛瓦的村落民居散布在田畴沃野之中。走进村庄,“黄山有个鸡汤村”宣传壁画、英姿飒爽的“黑鸡大侠”IP形象,趣味十足、格外醒目。
近年来,黟县立足县域实际,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黑茶、黑果、黑粮、黑鸡、黑猪“五黑”产业,柯村黑鸡就是其中之一。柯村镇胡门村是黑鸡的核心主产区,也是远近闻名的“鸡汤村”。这几年,柯村充分利用当地优质山林资源,打造绿色、生态的黑鸡养殖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为提升黑鸡产业附加值,发挥带动效应,柯村镇大力发展黑猪养殖、中药材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推出“八大碗”招牌菜,将黑鸡与黑猪、泉水鱼、红薯、黑玉米等当地丰富的风味物产一起搬上了游客的餐桌,同时,积极延伸黑猪、黑鸡产业链,推动黑猪精深加工,成功申报黑猪产业强镇,建立黑猪联盟宣传矩阵;构建“五黑”农特产品交易平台,举办乡村市集等活动,推动柯村的农特产品销售额不断攀升,村民收入也不断提高。2024年,该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达到2.48万元。
从春天的油菜花海到秋天的稻浪翻涌,来柯村感受一场红色之旅、寻味之旅、清凉之旅的游客越来越多。“CSC乡创会客厅”新场景、“梵高的椅子”新装置、观光小火车新景观……轻量化的创意嵌入乡野,犹如星星之火,赋能柯村更加多姿多彩。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柯村正以农文旅融合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更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