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水 富水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歙县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核心区,沿着“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用13年坚定不移的实践,探索出一条从“护水”到“富水”的“绿富双赢”新路。“新安江模式”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其他23个省份、29个流域复刻推广。
端牢“生态碗” 一江清水出新安
新安江碧波荡漾,两岸青山连绵。“新安航运09号”游船载着游客顺流而下,驶向浙江千岛湖。好山好水好景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精心守护。
“我们辖区的特点就是山多水多,现在有了无人机和智慧监控之后,巡逻防控更加方便快捷了。”在新安江皖浙交界处的街口断面,歙县公安局街口派出所民警王小龙和同事正利用无人机开展日常巡逻防控。
歙县街口镇与浙江淳安县威坪镇接壤,是新安江安徽段流入千岛湖的最后一站。皖浙相连的特殊区位,让这里的每一寸水域都关系着区域生态安全。
2024年8月,“皖浙街口生态警网工作站”成立,歙县、淳安两地交界民警多了“生态警长”的身份,水面联合执法、常态化巡逻成为日常。通过“智慧大屏+”综合指挥平台和“无人机+”警务模块,两地警方联手实现对违法行为的快速发现、精准定位和即时处置。与此同时,街口派出所还联合淳安县鸠坑乡、威坪镇及威坪派出所等,建立皖浙边界“四乡两镇两所”网格联防联调机制,形成信息联通、巡逻联勤、生态联治的一站式生态警务模式。
“除了生态保护,我们还在平安联建方面开展合作,比如共同寻回走失老人、联合打击跨省案件等。”淳安县公安局威坪派出所民警方昊介绍。
从2012年开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到持续开展3轮试点,再到如今升级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皖浙两省打破地域壁垒,让“两山”理念在这里生动实践。
除了共同保护,端牢“生态碗”还离不开本地村民的“牺牲”。当游船驶进新安江街口断面,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不时传来工作人员驾船巡逻、打捞垃圾的声音。对比现在水清岸绿,十多年前,街口镇曾布满网箱,全镇有400余户持证渔民,是名副其实的渔村。
变化,源于对新安江的特殊情感。2012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启动,渔民拆除所有网箱;2020年,新安江歙县段全年禁捕,渔民全部退捕上岸;2023年,街口镇45名退捕渔民成立“水上卫士”协会,主动守护一江清水。
“刚开始退捕很不习惯,因为捕鱼是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现在看到新安江的环境越来越好,来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心中都很高兴。”街口镇“水上卫士”协会会长汪寿根坦言。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呵护好一江碧水,也反哺了街口人民。这个夏天,街口村退捕渔民姚志群利用家中闲置房屋开办了老渡口民宿,游客络绎不绝。
“这里的青山绿水是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现在的新安江更加清澈,游客肯定也会越来越多。”浙江金华人陈国英因为爱情嫁到街口,去年起,她多了一个身份——民宿负责人。现在,街口镇已发展高档民宿和农家乐20余家。
如今,歙县新安江皖浙交界断面水质综合指标已连续13年优于考核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常年超98%,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国前列,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优质水,以上游“一江清水”带动下游“一湖秀水”。
歙县先后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算清“绿色账” 竹海碳汇能生钱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歙县探索出空气“卖钱”、排污权交易等路径,构建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体系,建立安徽省首个GEP核算地方性标准。全国首次闲置农房经营使用权网络竞拍、全省首次林业碳汇交易、全省首笔水排污权抵押贷款、104家“生态美超市Plus”运营……绿水青山正加快变成金山银山。
福派(安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生产线全速运转,每月各类环保纸浆模塑制品的产量可达1000万个。在去年建厂之初,企业却因为不能取得新增排污权,急得团团转。
“企业需要取得排污权才能办理排污许可证,但自身无法找到有多余排污权的企业,如果不能如期投产,损失将十分惨重。”公司总经理助理王烜说。
歙县相关部门走访得知后,立即派专人跟进,帮企业联系有排污权余量的本地企业,去年9月,福派环保与艾克瑞德等企业达成排污权交易,如期投产。
漫步在歙县石门乡竹岭村的竹林小道上,呼吸着每立方厘米富含3万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如今成了实实在在的“绿色财富”。2023年竹岭村首批碳汇交易成功后,这片绵延1.5万亩的竹海便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村集体将碳汇收益全部投入人居环境整治。
“这几年村庄变化很大,路变宽了,安装了路灯,茶园和竹园的生产步道也逐步完善。”村民汪勇感慨道。
林业碳汇的转化公式很简单:1亩抚育林地一年约吸收和固定8吨二氧化碳。通过专业机构监测认证,这些看不见的生态价值被转化为可交易的碳汇指标。企业购买指标,既履行了减排责任,又让“绿水青山”生出了“真金白银”。
石门乡竹岭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钱慧琛介绍,竹子生长周期相较于树木更短,一般在3年至5年。竹岭村是典型“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村落,现有竹林1.5万亩,总固碳量达8万吨,价值超350万元。
碳汇交易持续扩展。2024年1月,歙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多部门在竹岭村设立公益诉讼碳汇补偿生态修复基地,破坏生态环境者可通过购买碳汇替代赔偿。
如今,村里借势发展竹产业链,730亩高标准毛竹示范园拔地而起,3家竹笋加工厂和1家竹制品厂机器轰鸣,带动了竹产业的立体发展。
歙县搭建“两山”转化平台,建立“县级新安江公司—乡镇级振兴公司—村级强村公司”三级联动模式,推深做实“国企+强村公司”运营模式,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83.5%。
走好“共富路” 文旅品牌叫得响
清晨的阳光洒在新安江上,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两岸青山。20年前播下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种子,如今已在皖浙交界处绽放出共富之花。
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暑期更成了避暑胜地。在深渡镇绵潭村,一场“九姓捕鱼”民俗表演正热闹上演。与专业表演者不同,参与演出的都是当地的退捕渔民,他们将赖以为生的技艺化作生动的文化展示,让古老的捕鱼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很多,以前当渔民时收入不稳定,退捕上岸后,每天有演出就有收入,日子比以前强,更重要的是能把古徽州传统的捕鱼文化传承下去。”退捕渔民吴斌说。
世代与江为伴的渔民们转身成为了表演者。当“捕鱼”从生计变为文化展示,渔民们不仅守住了手艺,更让“靠水吃水”有了新内涵:昔日的渔网收起了鱼虾,如今的表演“网”住了游客,更“网”住了新安江沿岸共富的累累硕果——歙县新安江沿线10个乡镇,年接待游客716.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7.68亿元。
黄山市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营销中心策划部经理吴新杰介绍,“九姓捕鱼”表演于2016年正式上线,不仅丰富了景区业态,还为当地退捕渔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稳定了他们的收入,原先的捕鱼技艺已成为以渔兴旅的重要路径,是践行“两山”理论的举措之一。
近五年,歙县接待游客近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多亿元。
文旅热度成了撬动消费的金钥匙:民宿饭店忙起来了,土特产品火起来了。在徽州古城景区,“歙采缤纷”品牌旗舰店和石山茗新中式茶饮店内,各类创新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用三潭枇杷做的“石斛熬夜水”,将徽州传统中药材与水果巧妙融合;五行茶系列则根据中医理论调配,适合不同体质需求;固体饮料、瓶装茶饮等便携产品,更让徽州味道走向全国市场。
石山茗新中式茶饮店数据显示,入夏以来,“石斛熬夜水”等新中式茶饮日均销量突破100杯,其中90%为年轻客群。这些新式茶饮,既保留了中药养生精髓,又以时尚化表达吸引年轻消费者。“文化解码+产品重构”成为歙县激活非遗经济的新方式。
从“卖风景”到“卖体验”,从过路经济到过夜经济,歙县的转型之路从未停止创新。以特色枇杷产业为突破口,歙县构建起采摘体验、精深加工、文化赋能的全产业链。枇杷成熟时,游客“住下来”,看万亩枇杷山金果压枝,享受味觉与文化双重盛宴;鲜果下市后,靠现代化仓储,枇杷从林间到车间,开启华丽蜕变,也方便附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以“歙采缤纷”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歙县通过区块链溯源、电商直播等数字手段,让三潭枇杷、黄山贡菊等农产品“上云出村”。如今在歙县,“猪鱼茶菊果”全产业链齐头并进,精选的2大类255个品类“名特优新”农产品令人垂涎,“歙茶”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100强,23种特质农品入选全国名录,三潭枇杷饮、贡菊气泡水等绿色功能性饮品不断推陈出新,带动农产品溢价超30%。
从“靠水吃水”到“靠绿生金”,新安江这20年的沧桑巨变中,始终涌动着不变的坚守。正如这穿境而过的碧绿江水,奔流不息间,皖浙两省共护一泓清水的责任担当从未动摇,而“绿水青山”所孕育的生态价值,却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迭代升级,绽放出愈发璀璨的生态文明之花。
新安江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新安江,每一滴水的价值,都被时代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