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文明新风 建设城市文明
徽州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徽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涵养了文明新风,建设城市文明,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
深化文明创建。徽州区聚焦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和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坚持文明创建为民惠民靠民,将文明创建作为一项系统民生工程来抓,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深化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升方案,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和环境整治,为重要活动服务保障和建设城市文明提供良好秩序环境。深入开展公益广告标识标牌减量提质、环境卫生洁净、城市秩序优化、在建工地文明施工、文明交通畅通、市容市貌扮靓、市政设施管护、小区创建提升、背街小巷提品、农贸市场改善、文明村镇提质行动,全面提升城乡环境秩序和文明水平。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该区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改善,市民素质得到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连续三届获评安徽省文明城区。全区现有全国文明单位3家,全国文明村镇4个。
深化文明培育。坚持好人选树重在日常平常经常,向基层一线群众倾斜,寻找发现身边的先进典型,重点选树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典型示范性强的先进模范,如一生守护8公里山路的中国好人王诗进,不顾寒冷挺身而出勇救落水女子的黄山好人姚翼、屠志远等,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在全区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主动适应社会新变化和群众接受习惯新特点,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聚焦展播基层一线的鲜活事例、温暖瞬间,制作宣推《了不起的徽州好人》《了不起的徽州新时代文明实践》等短视频,展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人感染人,深受群众好评,营造了全民关心、理解、支持、参与、传播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全域“友爱美好徽州”建设行动,聚焦小问候、小服务、小点位、小活动、小故事、小村庄、小典型、小品牌、小景区、小环境“十小美”,注重营造人人有感的微观体验,以细微暖心彰显徽州区的热情友好、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集聚友爱美好的发展正能量,营造热情友善、主客共享的良好环境,形成“人人崇德、家家美好、全域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深化文明实践。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打造“一乡镇一品牌”,推动阵地实体化运作,统筹区直部门和专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进中心所站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等文明实践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精心孵化文明实践项目品牌,开展文明实践项目展示交流,推深做实“夸夸”系列、“富山解忧”等工作品牌。推广“红黑榜”、“夸夸”系列、“生态美·信用好”超市积分制管理等做法,打造富山解忧杂货铺、“绿野仙踪·礼在丰南”等一批文明实践工作品牌。深化移风易俗,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低彩礼,鼓励各乡镇村利用老厂房、旧校舍、民房改建新建移风易俗办事大厅和新风堂,为村民办理红白喜事提供便利。同时,制定红白喜事倡导性标准,倡导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切实减轻了基层群众人情债负担,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