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发力,锻造工业母机“硬实力”

作者:舒 俊 发布时间:2025-07-28 08:13 信息来源:屯溪区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产业集群是产业、区域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市树牢“产业强市”理念,走好绿色转型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与黄山城市特质相一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日起,本报开设“新质生产力调研行·探析产业群”栏目,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全市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动实践与显著成效,探寻其背后的发展密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机床为代表的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堪称“制造之基”。工业母机产业作为现代工业的“心脏”,正成为屯溪区经济转型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屯溪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把高端装备制造作为重点产业培育,抢抓工业母机产业发展新赛道,通过系统性布局与创新驱动,已形成工业母机产业集聚发展的强劲态势,发展案例入选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创新案例。今年屯溪区“新春第一会”通过的《全区高质量发展年暨“五大行动”动员大会工业母机产业集聚行动工作方案》给出了行动时间表:到2027年,全区工业母机企业达60家以上,产值突破50亿元。

屯溪区工业母机产业发展现状如何?锚定50亿元的深意是什么?随着制造业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推进,如何壮大工业母机产业?近日,带着系列问题,记者深入黄山九龙低碳经济园区工业母机行业发展一线调研采访。

以变破局:产业转型的突围路径

面对传统制造业升级需求,屯溪区以工业母机为突破口,推动产业“换道超车”。

在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一些国外垄断的核心高端技术成为遏制发展的“卡脖子”环节。如何打破受制于人的困境,唯有坚持自主创新。安徽向晖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静压滑块和静压导轨技术突破国外封锁,参数达国际先进水平,订单已排至今年10月份,预计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工业母机的发展质量,精度是重要衡量指标。今年1月,安徽向晖机床制造有限公司首台国产平面成型磨床下线,加工精度达3微米,可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叶轮毂火箭连接件等高端工业场景,填补了区域高端机床制造空白。同样亮眼的还有黄山伟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其自主研发的“轮毂轴承平面花键技术”曾长期被国外垄断,属于典型的“卡脖子”难题,经过数年攻关,企业成功实现技术突破,将产品精度提升至国际标准。

除了技术突破,以“政策+资本”双轮驱动破解技术壁垒也是推动工业母机转型升级的另一条路径。屯溪区高位组建工业母机产业工作专班,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各项事务,系统推进政策落实、项目落地等工作,让产业发展从原本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推进。同时,组建规模10亿元的工业母机产业专项基金,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创新型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破解企业融资瓶颈,重点扶持工业母机、智能检测等关键技术攻关,以资本赋能激活发展动能。

以链聚势:生态协同的集聚效应

走进黄山中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桁架机械手正在精准地完成工件的抓取、上下料。车间里,刮刀与金属的摩擦声、机械臂的运转声交织成曲。该公司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精加工成套设备和各种精密检测仪器,设备研磨微米级精度可以达到国际标准,为全国首家。该公司凭借科技团队的创新能力,成功研发出一体式直线电机模组,“我们与雅科贝思合作的一体式直线电机模组项目正处于设备进厂调试阶段,预计今年8月生产线试运行。”厂长项吉祥表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屯溪区工业母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中创精密作为一家专注于设计、生产及销售直线导轨等高端滚动功能部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2020年入驻九龙园区以来,以创新为驱动,不断突破产值与技术的双重瓶颈。如今,该公司已成为区域工业母机产业链中的关键“链主”企业,对上下游配套企业产生了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链发展,“政府之手”频频出招。屯溪区通过“链式招商”,成功引入中创精密的上游配套企业火焱工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搭建技术共享平台、优化供应链协作机制,两家企业实现从简单供需关系向深度产业协同的跃升,构建起“研发—生产—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共同体,为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树立了典范。

“这些都是待发货的成品,你看,我们用的导轨滑块就是中创精密生产的。”黄山伟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小伟表示,园区凭借成熟的产业链,为企业创造了协同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这里,企业能够在上下游协作中降低成本,在资源共享中激发活力,在协同创新中提升竞争力,在完善的产业生态中抱团发展。

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屯溪区构筑起工业母机产业良性“生态圈”,形成“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的产业矩阵。目前,九龙园区已签约入驻工业母机企业27家,重点在谈企业31家,拥有上下游配套企业40余家。一个新兴的工业母机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

以新提质:创新驱动的价值跃升

前不久,黄山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溶液法聚合工艺釜外循环双螺杆泵”获评2025年度第一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这家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始终站在行业前沿,坚持自主研发,勇攀创新高峰。走进二期智能工厂,自动化的高精度产线高速运转,数字化的物联网中控系统调控着每个生产环节。公司研发总监胡奕介绍,目前正加速推进三期项目,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研发及试验基地,预计年底可投产,有望实现年产值超过1亿元。

数字化赋能实现工业母机提质增效。为营造工业母机产业发展“金环境”,屯溪区投资3.3亿元,高标准建设“研发、中试、检测”三个共享中心,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成立全省唯一一个区县级工业母机协会,助推行业信息互通,40余家成员单位资源共享;对接智库赋能产业发展,积极与中国机械总院雁栖湖基础制造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交流对接,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智力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工业母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从规模扩张向高附加值转型。

九龙园区党工委书记、服务中心主任汪青表示,下一步,将紧扣工业母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强链补链,瞄准核心零部件、整机等关键环节,招引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项目;强化产城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三角工业母机产业示范基地;创新驱动,携手高校、院所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工业母机与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

从技术突围到生态共生,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践中,屯溪区正以工业母机为支点,撬动高端装备制造的新质生产力,朝着全省一流、长三角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母机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