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林村:深山村民吃上“生态旅游饭”

作者:叶有辉 发布时间:2025-07-23 08:28 信息来源:黟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游客体验溯溪等亲水项目 汪 澄/摄

在皖南的翠色山峦间,黟县美溪乡庙林村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黟县西北部。这里青山环抱,绿水潺潺,秀美的自然生态与质朴的乡村风情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图景。近年来,庙林村依托打鼓岭景区独特的山水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加快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打鼓岭景区以灵动的飞瀑、清澈的溪流和茂密的森林闻名遐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前来休闲度假。庙林村作为景区门户和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游客探访山野风光、体验乡村风情的首选之地。

“过去,我们村虽然风景秀丽,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村民们只能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庙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和平回忆道,“自从打鼓岭景区开发以后,我们村的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间回溯到2007年,庙林村的村民们意识到打鼓岭旅游资源的巨大潜力,面对村中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困境,大家不等不靠不要,团结一心集资建设景区。村民们自发地扛起工具,在山路上修石阶,于溪流上搭木桥,用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为家乡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希望之路,在不懈奋斗中铸就了勇于担当、团结协作、自力更生的“打鼓岭精神”。

为了实现景区长远发展,2010年,庙林村与徽黄旅游集团合作并达成协议,由徽黄旅游集团接手打鼓岭景区的管理和深度开发,并将旅游收入的24%上缴给村集体。企业的入驻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也为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打鼓岭景区共接待游客3.5万人,旅游收入为村集体经济贡献达到12万元,占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借助景区的辐射效应,庙林村也成了旅游打卡地。村里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修建了2公里长的“醉”氧步道和配套停车场,设置了清晰的旅游指示牌,还打造了多处观景台和露营基地,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惬意。

“目前,全村一共有17家民宿,其中打鼓岭景区有13家,形成了民宿集群。近年来,景区推出了瀑降、溯溪等亲水项目,深受游客喜爱。我们也在积极探索,通过举办亲水文化节、登山节等活动,不断提升庙林村的知名度,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李和平介绍。随着游客数量的持续攀升,庙林村的旅游业态也日益丰富多元,从最初的特色农产品销售点,到后来的农家乐、民宿,再到如今的户外游乐项目,庙林村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条。

庙林村的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悉心呵护。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禁止乱砍滥伐,还安排了两名专职护林员和1名巡河员,定期巡逻检查,确保山林安然无恙、河流清澈洁净。村“两委”还定期组织村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确保村庄整洁、美丽。

“我们深知,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饭碗,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能让我们的旅游产业持续发展下去。”李和平说。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不少村民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自发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栽种绿植美化庭院。更有热心村民主动当起了义务护林员、巡河员,只要发现山上、水面上有垃圾,就会第一时间向村委会报告,并积极协助清理,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庙林村的好山好水。

如今,庙林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和国家森林乡村、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宜游成为这里最真实的写照。“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具有庙林特色的旅游产品。”李和平信心满满地说,“我们相信,在绿水青山的滋养下,庙林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