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稳群众立场 锤炼工作作风
黄山区开门教育办实事暖民心

作者:王晨璐 吕立航 林晨 发布时间:2025-07-17 08:24 信息来源:黄山区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学习教育见实效,站稳群众立场是根本。黄山区以抓实开门教育为重要抓手,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广泛开门纳谏,收集意见建议383条,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锤炼作风,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绩。

“最近连日高温,多亏了政府实施的应急水源保障项目,天再热也不怕干旱导致没水用了。”近日,永丰乡文祥村村民何建中一边拧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一边感慨道。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黄山区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水电气”到“吃住行”,从“环境美”到“安全暖”,多维度推进民生实事落地,用实际行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群众反映最迫切的“急”事,黄山区将农村供水保障作为重点工程推进。9个供水保障提升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18个村庄1857人长期面临的“不能24小时供水”难题。过去一到旱季就担心断水的何建中,如今切实感受到变化:“以前水管里的水时有时无,现在水压稳、水质清,高温天也能安心用水了。”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农村居民的共同心声。

对于群众反映集中的“难”事,黄山区打出治理“组合拳”。在环境整治领域,深入开展城乡“家门口”生活环境质量综合治理,既完成农村黑臭水体和餐饮油烟污染治理等“硬任务”,也回应噪声扰民、恶臭异味等“小麻烦”。截至目前,已治理农村黑臭水体1处,整治餐饮油烟问题8个,处理噪声扰民投诉22起、恶臭异味投诉1起。在交通出行方面,着力构建“外联内畅”交通网络,通过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3.7公里、新增便民停车泊位3005个,有效缓解了“出行难”“停车难”问题,让群众从“走得了”向“走得好”迈进。

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盼”景,黄山区持续推动城乡品质提升。从居住环境到公共设施,从“硬件”改造到“软件”升级,一项项民生工程精准落地:完成8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维修屋面渗漏和外墙脱落住宅小区4153平方米;开展“你点我检”食品药品安全抽检80批次、化妆品国抽4批次,构建起食品药品风险防范网;累计投入民生专项资金1.03亿元,推动30+1项民生实事主要监测指标综合进度超70%。

“今年我们在环境治理、交通出行、城乡改造、食药安全等领域精准发力,既解决群众眼前问题,更谋划长远便利。”黄山区发改委民生办负责人杜凯潇介绍,下一步将持续推进30+1项民生实事,加快项目进度、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民生服务从“有”向“好”升级,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

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试金石”,从“解决一件小事”到“温暖一方民心”,黄山区正通过一系列扎实的开门教育举措,让为民服务更接地气、更暖民心,推动民生幸福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