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牌镇:祁门豆花鸡“飞”起来
闪转腾挪身形矫健,从屋顶纵身一跃便可飞出30多米,这位隐世的“武林高手”便是祁门县特有的地方鸡种“祁门豆花鸡”。其体型中等偏小,羽毛呈白色且羽梢带黑色斑纹,因斑纹形似蚕豆花而得名。
祁门豆花鸡中心产区位于祁门县金字牌镇洪村村,养殖历史可追溯至明永乐年间。说起该品种的重新发现,黄山祥华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查德华直呼“传奇”。
“2015年,市畜牧站工作人员在金字牌镇洪村祥里组开展农业普查,其间发现我父亲散养的几只鸡飞跃起来很有一股野劲,见到陌生人能一下子飞得老高老远,最厉害的个体甚至能飞出上百米远。专家一度以为是外省的鸡种,当得知是本地品种时,当即起了兴趣,后来经省、市农业畜禽专家详细研究,才得出这是祁门当地一度断绝的豆花鸡品种。”查德华说。2022年,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祁门豆花鸡”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新发现遗传资源;2023年其保种场获批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并入选《安徽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24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祁门豆花鸡”成功入选。
查德华说,得知豆花鸡的价值后,他将自家的养猪场改成了养鸡场,凭借不懈努力,目前他的养鸡场拥有商品豆花鸡1万多羽,存栏种鸡5000多羽。“豆花鸡是全散养生态养殖,养殖周期需要一年多。这种养殖方式赋予了豆花鸡优良的品质,肉质紧实、口感鲜美,所产鸡蛋营养更是丰富。如今,每到节假日,市场上供不应求。”
面对豆花鸡这一珍贵资源,金字牌镇通过持续深耕生态养殖领域,带动村集体经济与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该镇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联合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安徽农业大学等,制定《祁门豆花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DB34/T4937-2024),从选址到防疫建立标准化体系;实施基础建设攻坚,投资200万元新建种鸡舍、孵化中心等设施,破解过去“保种场简陋、难接大单”的困境;实施村企联动,由黄山祥华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专业化运营,采取“社会资本+村集体”模式,以集体经济入股的方式,带动洪村村集体经济发展。
“目前,镇里正在申报‘祁门县金字牌镇祁门豆花鸡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该项目建成后,豆花鸡年饲养能力将达3万羽,预计创造产值480万元,直接带动30余名农民就业。”金字牌镇党委委员潘健萍说道。
“我们通过加强保种育种、标准化生产、村企联动,构建起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直接带动村民稳定就业增收。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深化三产融合,持续深耕生态养殖领域,让豆花鸡这只‘金凤凰’飞得更高更远,真正成为富民强村、振兴乡村的强劲引擎。”金字牌镇党委书记张展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