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墙退后 文明向前
——王村镇一让成宽解心忧
一条居民、师生日常通行的道路,一侧是村民生活的院墙,一侧是学生活动的空间。狭窄的道路,一度成为令人头疼的“堵心路”。
院墙退后,文明向前。经过歙县王村镇镇村干部的入户走访协商,附近居民无偿缩进院墙,学校也主动让出围墙,让原本3米左右的道路拓宽至5米。退让间,道路从逼仄走向宽敞。王村镇用智慧与温情,为乡村治理与文明建设点亮了一盏明灯。
“堵”则思变:一条路的困境
“这条路拓宽了许多。以前这条路比较窄,我们来接孩子放学的时候,路两边都停满了电瓶车,出行非常困难。”学生家长王稳望着眼前顺畅的道路感慨道,“现在不仅路宽了,还有交警、志愿者以及安保人员共同疏导交通、维持秩序,有效解决了上学放学高峰期的拥堵问题,也节约了我们和孩子的等待时间。更重要的是,安全性提高了,我们家长也更放心了。” 王村小学位于纵横交错的街巷深处,对面是一家私立幼儿园,周围是一片密集的居民区。这条全长约880米的小路,是沿线150余户居民和800多名师生每日出行的必经通道。近年来,进入王村小学就读的学生日益增多,加上沿线居民违规建设花坛、堆放杂物,道路一度通行不畅。上学放学期间,学校门口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交通拥堵等问题尤为突出。
为缓解学校附近的交通拥堵问题,自2023年7月开始,王村镇开展常态化平安护学行动,构建了交警、公安、市场监管、学校、镇村两级以及志愿服务“七位一体”的安全防护网,还建立了实时沟通机制,及时通报处置突发情况。平安护学行动让拥堵的交通得到了一定缓解,但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王村镇高度重视,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到了学校周边道路拓宽工程项目。
“让”出空间:一让成宽暖人心
项目申报成功后,王村镇积极筹备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24年8月,王村镇开始实施道路拓宽工程项目,拆除花坛和无功能用房32个,清理乱堆乱放15处,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同时,该镇通过入户遍访、户主会等形式征求意见,使得该项目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部分村民主动退让了自家围墙。道路两旁围墙各退三尺,“六尺巷精神”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
作为歙县西南部重镇,王村镇是长陔乡、绍濂乡等多个乡镇西进的必经枢纽,生产生活用品、土特产等物资进进出出,毗邻黄山市区的优越地理位置更让这里“寸土寸金”。拓宽道路没有征迁费,部分居民能够主动缩进围墙,但也有一些居民顾虑比较多,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绝非易事。
自家院墙拆了,谁帮忙重建?重建费用怎么算?质量不过关怎么办?这些问题都压在了村民王秋云心头。问题得不到解决,王秋云坚决不同意缩进围墙。在持续的沟通与关怀下,王秋云的心防渐渐松动。“镇村干部们来做了很多工作,秋云就同意了。围墙也保质保量地做起来了。她们家原来正好是在拐弯处,两边比较窄,缩进去一米多,整条道路也好多了。”王秋云的亲家吴志鹏说道。经过上户走访,60余户村民都让出了自家的围墙。
王秋云家对面的王村小学占地面积有限。2001年,王村小学已经进行了一次围墙缩进。谈及道路的拓宽项目,王村小学校长汪惠民目光坚定:“我们特地召开座谈会,集体讨论这件事。虽然有争议,权衡利弊后,大家还是决定第二次进行围墙缩进,拓宽道路,真正实现安全与学生发展同行。”截弯取直,居民与学校的相互退让,让原本狭窄的拐弯处变得宽阔起来。
道路拓宽项目是在施工与调解并行的状态下进行的,镇村干部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进围墙缩进工作。“当时入户走访,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王村镇王村村党总支副书记程鹏回忆起那段艰难时光,眼神中仍带着一丝感慨,“村民们主要担心路拓宽之后,亮化监控等配套设施是否跟得上。为了打消这些顾虑,我们镇村干部积极入户走访周边村民,承诺道路完工后及时安装路灯。在修路的时候,我们及时完善排水等配套设施,还加强了交通管理,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治”出成效:“堵心路”变成“暖心路”
2024年盛夏,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王村小学道路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机器的轰鸣声是这里最动人的建设乐章。施工人员打响了一场争分夺秒的“开学保卫战”,他们要赶在新学期开学前,将这条困扰群众的“堵心路”,蝶变为令人安心的“幸福路”。
“为了保证项目施工进度,我们加大人员设备投入,并对施工的质量以及工期进行严格把关,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让整个项目能够顺利推进,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王村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戴佳告诉笔者。
日夜兼程的攻坚施工,终于换来了道路的崭新面貌。如今,漫步在道路上,平坦的柏油路面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规范的交通标识清晰醒目,整齐的院墙与道路两旁的绿树相互映衬。曾经车辆寸步难行的“堵心路”,已然蜕变为充满温情的“暖心路”。物理空间的拓宽,见证着“六尺巷精神”的时代嬗变。
“道路拓宽后,出行顺畅多了!”村民舒服站在自家门前,难掩喜悦之情,“以前学校门口人流量大,电瓶车往来频繁,狭窄的道路上剐蹭事故时有发生。如今道路重新浇筑拓宽,不仅路面平整,宽度也足以保障车辆交会,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大家出行安全多了!”
拓宽的道路见证了王村镇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攻克民生难题、凝聚民心的治理智慧,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