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为媒解矛盾化干戈
呈坎镇创新打造“无忧茶室”

作者:华 庆 发布时间:2025-07-03 08:04 信息来源:徽州区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徽州区呈坎司法所以“一乡一品”工程为抓手,创新打造“徽州解忧”调解品牌矩阵核心项目——“无忧茶室”。这一融合徽州茶文化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将矛盾纠纷化解浸润于茶香之中,探索出一条“以茶为媒、化干戈为玉帛”的乡村善治新路径。

走进呈坎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50平方米的“无忧茶室”设计“暗藏玄机”。品茶区采用开放式方形布局,寓意公平公正,配备有桌椅、茶具等。调解工作区墙面装饰的“心平气和慢慢讲 遇事调解好商量”标语与桌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相关书籍静静地传递着传统文化的和合思想与现代法治精神。

“无忧茶室”独创“三道茶”调解法:初入茶室奉上“静心茶”;调解过程中斟上“明理茶”;达成协议后敬上“同心茶”,双方执壶分盏寓意“共饮一江水”。将茶文化中的“和”理念融入调解过程,在调解前通过喝茶聊天缓解当事人的紧张情绪;调解中讲述本地与茶相关的和谐故事,引导当事人互相理解、包容;调解后以茶为礼,促进双方和解,以心换心解矛盾,握手言欢化干戈。

调解工作的背后,是“1+N”调解力量的系统集成:以镇、村调解员为骨干,吸纳法律顾问、退休干部、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等人组成“解忧智囊团”;按照人民调解工作受理、调解流程、回访反馈、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调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明确调解员职责、当事人权利义务等,保障调解工作公正、公平进行。

汪村村妇联主席谢国英作为调解员,曾在茶室中用一方歙砚作比喻化解邻里地界纠纷:“砚台讲究‘留白’,处世贵在‘留余’。”这种将徽州文化融入矛盾调解的智慧,让纠纷在首次调解中即告化解。

“过去调解室像‘急诊室’,现在成了‘养生堂’。”呈坎司法所负责人说,通过挖掘徽文化中的“和合”基因,调解工作融合了茶室的“人情味”、祠堂的“规矩性”、新乡贤的“德治力”,让社会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徽州特色的“传统文化+现代治理”新路,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被彻底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