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霞村:珍稀鸟类“衔”来生态流量

作者:程琦晗/摄 王 蕾 发布时间:2025-07-03 08:02 信息来源:屯溪区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编者按:200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黄山市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悉心呵护好山好水,不断探索价值转换路径,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涌现出一批生态文明实践特色乡村,绿水青山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靠山”。本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盛夏的屯溪区黎阳镇傍霞村湿地公园,绿荫如盖、鸟鸣啁啾,成为避暑观鸟的热门目的地,众多“长枪短炮”聚焦林间,定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这里的生态环境令人惊喜,鸟类种类远超预期。”来自香港的陈先生在傍霞村湿地公园拍摄到灰卷尾、绶带鸟后感慨道。据他介绍,鸟类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越是生态良好的区域越容易拍到珍稀物种。

傍霞村原名“塝下姚”,因明末清初浙江姚姓商人迁居塝下得名。上世纪90年代,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村庄吸引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并因“依山傍水看晚霞”的意境获得雅称“傍霞”。近年来,随着生态持续改善,以绶带鸟为代表的多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据统计,傍霞森林片区已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植物34种,其中有水雉、勺鸡等珍稀鸟类十余种。

社交平台的广泛传播,让多样鸟类成为“流量密码”,带动观鸟游客数量激增。为更好地服务游客,傍霞村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完善基础设施,修建3条观鸟线路、10余处观鸟水坑及生态步行道,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便利。

如何让优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走进傍霞村“懒鸟营地”,答案跃然眼前:在旧电灌站改造的装置区感受工业与田园美学的碰撞,于半地下图书馆翻阅千册自然与乡村主题图书,或在玻璃田园餐桌边静看白鹭掠过田间……这里处处体现着“松弛感”的设计理念。

“这里原是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一座电灌站,主要用于农业灌溉,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废弃。”据傍霞村驻村第一书记胡翔介绍,去年2月,屯溪区政府下属国有企业黄山市屯溪区昱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废弃电灌站进行了收储,后与一家民营企业合作,将其改造成集休闲、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露营地。

“‘五一’营业以来,短短不到2个月,我们的营业收入在10万元左右。”“懒鸟营地”主理人孙咏雪告诉记者,2023年,她参与了傍霞村的规划设计,如今又以“运营者”的新身份参与村庄发展。观鸟是傍霞村的特色IP,营地希望成为傍霞村打造观鸟产业村落的新支点。

“过去,傍霞的交通很不便利,进出村靠乘坐摆渡船,村内缺少特色产业。如今,绶带鸟翩跹起舞的生态画卷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据胡翔介绍,近年来,傍霞村践行“两山”理论,通过整治撂荒地、打造生态林、修复古茶园等工程,将率水河岸的砂石滩变为露营基地,把鬲山脚下的抛荒田转化为研学农场,推动生态观鸟、康养旅居等特色IP从“流量”走向“留量”,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如今,这片绿水青山为乡村带来了绿色发展新动能,成为开启和美傍霞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