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经济开发区: 向“新”求“质”创未来

作者:叶有辉 胡晓洁 发布时间:2025-06-30 08:06 信息来源:黟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炎炎夏日,黟县经济开发区处处迸发着火一样的激情: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厂房车间机器轰鸣、企业工人繁忙奋战……各行各业跃马扬鞭,全力冲刺“双过半”,跑赢“上半场”。

黟县经开区向“新”求“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园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今年1—5月,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5.19亿元,营收4.79亿元,工业增加值1亿元;今年以来新签制造业项目7个,总投资6.1亿元,重点在谈项目9个,拟投资额24.1亿元。

服务添翼,助力企业腾飞

在黄山玳亚盟多电子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40台自动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端坐在工位前,神情专注地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公司目前正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今年1—5月实现产值3000万元,预计全年总产值可突破7000万元。”该公司董事长向飞平介绍。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精密塑胶零件成形的高新技术企业,玳亚盟多自2015年扎根黟县经开区以来,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经过十年的耕耘,逐渐成长为“明星企业”。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黟县经开区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不仅经常同我们沟通,询问是否遇到问题,还在我们厂房建设搬迁过程中全程跟进,牵头帮助寻找合作方,切实减轻了我们很多负担。”向飞平表示,下一步企业将持续将精力投入到研发生产当中,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提升智造水平,加快打造“黑灯工厂”。

为让企业放开手脚专心发展,黟县经开区组织人员定期到企业开展走访,认真梳理研究企业反馈的问题,推动工作从精准解决单个问题向系统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多家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面临着价格居高不下、运输周期漫长等难题。高昂的采购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漫长的运输周期不仅打乱了企业的生产计划,还增加了企业库存管理的难度和成本,让企业发展时常陷入被动。”黟县经开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朱慧萍告诉记者。

找准问题症结后,黟县经开区果断行动,于今年4月1日成立黟嘉供应链公司,通过集中采购的方式,稳定原材料供应,降低企业成本。目前,该公司已与深圳伊西思、奋力达、久润光电、路必康电子等10余家公司签订采购协议,累计为园区企业采购液晶显示玻璃型材、集成电路、硅岩板等原材料1200万元。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建立服务于全市光电产业的货运联运机制,组建黄山—广东货运专线,进一步降低企业在物流过程中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未来我们将在为企服务方面持续发力,为企业链接更多外部资源,全力助推园区企业做大做强。”朱慧萍说。

锚定航向,提升产业质效

在七约米酒酒厂内,浓郁的酒糟香味浸满了车间每一个角落,工人们各司其职,进行着蒸料、摊凉、发酵等酿酒工作。凭借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创意产品,七约米酒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广受欢迎。

“目前,我们正在和无印良品、卡旺卡等知名品牌开展联名合作,并利用自有实验室资源,与广东等地的有机农场携手开发新产品,不断拓宽合作思路,实现创新发展。”企业相关负责人姜涛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正在规划新厂房建设事宜,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将扎实推进厂房建设工作,尽快搭建起新的生产线。新产线的产能将是现有产线的5倍,我们有信心在今年实现5000万元的营业额目标。”

在黟县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正蓬勃发展。近年来,黟县经开区通过腾笼换鸟、招商合作、企业转型等方式,积极构建以绿色食品和光电两大产业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2+N”产业格局。在绿色食品领域,江舟食品、徽猿酒业、黟品臻贵等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加速集聚,产业链正在向品牌化、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在光电产业方面,鑫创光电、黟骏电子、领视光学等高精尖项目相继落地,带动电气器材、电子设备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

“黟县经开区围绕‘2+N’产业发展方向,规划了光电产业示范区、绿色食品特色区、传统产业提升区等功能分区。目前,我们正全力加速推进黟县渔亭高速口片区的光电产业园建设。”黟县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疏卫鸣介绍。

据了解,光电产业园项目总面积达140余亩,划分为4宗地块。其中,01地块已建成3栋4层标准化厂房,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即将入驻3个屏显项目,总投资5亿元。02地块正在建设2栋4层标准化厂房和1栋综合楼,总投资约9000万元,目前厂房已经封顶,综合楼计划于8月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总投资约10亿元。

黟县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黟县经开区将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精准对接优质企业,吸引更多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入驻,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建成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集聚发展显著、创新能力增强的高质量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