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1”
歙县校共体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郭 娟 发布时间:2025-06-27 08:04 信息来源:歙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歙县坚持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县的战略先导,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固强补弱,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发展呈现格局性变化,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成功入选安徽省义务教育县域校共体建设试点县(市、区)。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歙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持续发力,累计投入8.2亿多元,实施“全面改薄”、校舍维修、义务教育标准化等520多个项目。针对“城镇挤、乡村弱”的难题,歙县超前规划,将扩大城镇学位供给纳入县政府重点工作,新建、改扩建9所学校,新增学位5540余个,有效缓解了城镇学位紧张状况,改善了乡村学校办学条件。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歙县大力提升教师待遇,增强职业吸引力,推行校共体内紧缺学科教师定期交流、短期交流、小学科走教、骨干教师流动、青年教师驻点学习等机制,盘活师资。累计招录教师609人,定向培养乡村教师194人,为偏远山区招聘本土编外教师36人。同时,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和无校籍管理,促进师资均衡配置,近几年调整、交流校长77人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达1879人次,交流覆盖面超30%,打造了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人才队伍。

此外,歙县还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近三年组织120余名县级以上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开展“订单式”“沉入式”等送培送教活动,进行32次驻校视导,展示150余节示范观摩课,有力推动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成长。2025年,歙县开展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培训班,邀请黄山学院、徽州师范学校高级教师及市内一线名师,为老师们开展专题讲座、经验分享,全方位提升专兼职教师的教育能力。

为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歙县县域校共体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计划对原教育片区、教育集团管理、城乡结对帮扶等管理体制进行提档升级,采取1+N+1(即一所地区强校,N所成员学校,对农村校共体指派1所城区学校参与共建)的方式组建11个校共体,以逐步形成适合全县教育发展的办学模式,有效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整体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牵头学校在充分听取意见、认真论证的基础上,围绕校共体内部治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等重点工作确立统一运行体系,积极探索统筹推进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在条件成熟的校共体推行,统一党建、人事、财务一元化管理。

下一步,歙县将持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师资均衡配置,加强学生教育关爱,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进一步建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更广泛的维度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