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安静,手里拿着刚刚办理的身份证十分激动。从贵州跟随母亲来到黄山区乌石镇,因为户籍资料不全,姓名年龄学籍等信息不统一,其身份证迟迟办不下来。没有身份证就无法参加高考,安静一度很沮丧。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黄山区积极与贵州方面联系,千方百计做好身份证办理工作,安静终于在高考前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身份证。乌石镇派出所所长崔礼先表示,这次身份证的快速办理,正是得力于黄山区推出的“事前、事中、事后”基层治理新格局,能够快速发现问题并高效解决。
近年来,黄山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政法系统工作力量,将14个乡镇划分为5个片区,分别由“政法委书记+政法四长”包片联系,推动法治力量下沉,扁平式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大化解、重点工作大研判大会商、平安建设大比武大交流,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做到了事前排查,将矛盾风险抓“早”;事中受理,将矛盾风险抓“小”;事后调处,将矛盾风险抓“了”。
罗来荣是黄山区谭家桥镇长罗村的村民,前不久他来到镇综治中心反映游客带宠物在村饮用水取水点附近游玩,对村民用水造成污染一事。他在镇领导分工一览表上点名了分管生态环境的副镇长姜景鸣接访。姜景鸣在勘察后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现场就与村民商量把饮用水取水点上移500米左右。罗来荣对处理意见表示满意。
据了解,该区大力推动“群众点名,领导接访”工作机制建设,通过建立线下“一站式”服务大厅,实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上墙公开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姓名、职务、分管范围等信息,设立“信访引导员”,指引来访群众根据领导干部分工点名选择接访干部,切实解决了“群众来访不知道找谁”的苦恼。
此外,黄山区大力推进品牌工作室建设和“法律明白人”培育。拥有特色品牌调解室8个、调解委员会114个、人民调解员647人。积极吸纳“五老人员”、律师等担任调解员,将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初发阶段。该区的“王成工作室”“正齐调解室”“大李小理访调便利店”等品牌工作室,都在抓事后调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甘棠镇芙蓉社区的法益社,是全省首家社区型法治类社会组织,有成员41人,包括市区两级政法机关退休的干部职工和律师等。成立以来,法益社积极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
黄山区扎实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已连续四年入围“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下一步,黄山区将持续优化“事前排查、事中受理、事后调处”系统治理体系,围绕政法综治、平安建设、基层治理、安全维稳等工作,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