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场景 新产品 新业态
——歙县争当文旅追“新”族
初夏,歙县徽州古城景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熙熙攘攘,挂着不同省份牌照的大巴把停车场停得满满当当。
近年来,歙县持续深耕产品创新力、场景驱动力、业态融合力,以文旅追“新”族的姿态,让沉睡的徽文化化作流动的文旅盛宴,书写“传统活化”的创新样本。
新场景:山水人文绘就“活态画卷”
晨露未晞时,徽州古城的青石板上已泛起人潮的涟漪。老爷咖啡店内,汉服演员与游客以诗会友;南谯楼茶馆里,徽州民歌在茶香中婉转流淌。
“我们将徽剧、茶艺等元素嵌入消费场景,让游客能够在品尝咖啡、茶饮时沉浸式感受徽文化。”歙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汪建军介绍。
目前,歙县打造了曹氏二宅茶歌空间、知府酒吧等12类戏剧体验新场景和“绵潭小剧场”“徽剧小舞台”等15处戏剧打卡点,搭配每周末常态化开市的“徽物集”,共同构成“日赏景,夜观戏”“步移景异,戏随人动”的立体体验矩阵。
溯流而下,新安江诗画长廊蜿蜒77公里,串联起沿岸漳潭村徽州婚俗红妆馆、绵潭村新安渔风九姓捕鱼、南屏村新安画派主题民宿等特色节点。
“这条诗画长廊不是简单的景观堆砌,而是整合沿江古村落资源,让游客在山水间触摸活态徽文化。”歙州农文旅集团董事长潘伟坦言,如今这条动线已成为长三角游客“慢游徽州”的首选。
新产品:传统非遗迸发时代活力
正午阳光下,满载研学学子的大巴驶入歙县老胡开文墨厂。该厂推出的徽墨制作、描金书法等五大体验课程成为青少年触摸传统文化的生动教材。目前,歙县推出“跟着非遗游古徽州”等5条研学线路,开发徽州三雕、歙县剪纸等20类研学产品,其中“徽州古城精品研学课程”位列“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推荐产品”榜首。
从研学课堂到社交平台,非遗正在经历“年轻化蜕变”。手持“文墨二两”茶饮与许国石坊合照成为“小红书”上的打卡标配。“徽州·1121×何为徽”“大鱼神灯”等文创店内,200余种由歙县自主研发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我们以‘锦小鲤’‘歙小狮’等IP为核心打造系列文创矩阵,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歙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文创部主任吴飞介绍。
就在近日,歙县鱼灯从2368个参评IP中脱颖而出,与《哪吒之魔童闹海》“三星堆遗址”等现象级文化IP一起,荣获2025年度IP非遗文博赛道TOP10,成为安徽文旅融合的“破圈担当”。
新业态:跨界融合激活全域动能
暮色四合,《徽州府有喜》的铜锣声准时响起,游客跟随演员脚步,沉浸式体验古徽州的民间故事。“这种演出形式让我仿佛穿越回古代,亲身参与徽州人的生活。”浙江游客周敏感慨。据了解,《徽州府有喜》自推出以来,累计入园观看人数超20万,综合营收达8000万元。
近年来,歙县持续拓展文旅融合的边界。今年春季,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花期乡遇 寻味山河”全国乡村旅游推广活动在歙县举办。在乡村振兴的版图上,云上咖啡馆、珀普巷西餐厅等70余个乡村新业态,实现年接待量超1300万人次。在数字领域,全网首部鱼灯主题微短剧《有种年味嬉鱼灯》播放量突破2000万次,《原神》《江南百景图》等游戏植入鱼灯元素,触达超5000万玩家,带动鱼灯衍生品销售额超300万元,《家业》《神鱼幻龙》等10余个剧组慕名取景,让徽州山水成为光影叙事的天然片场。
“我们以徽文化为根,以创新为翼,让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同频共振。”歙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广琴表示。如今,歙县正继续深化“文旅+”模式,致力于打造“全时全景全龄”的文旅生态圈,让千年古城持续焕发时代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