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经开区亩均论英雄改革—— “寸土”生“寸金”

作者:祁 红 发布时间:2025-05-19 08:20 信息来源:祁门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祁门经济开发区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围绕电子设备制造、精制茶制造、木材加工三大主导产业,聚焦功率半导体核心产业方向,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要素配置、深化创新驱动等举措,推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产业能级提升。2024年,祁门经开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28.84万元/亩,亩均工业经营收入334.37万元/亩,工业用地容积率提升至1.0以上。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筑牢集约发展根基

高标准建设产业载体。祁门经开区围绕电子设备制造首位产业,全力实施电子产业园“向山要地”工程,严格落实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要求,合理确定产业载体的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管控指标,落实容积率下限控制要求。谋划实施电子企业科技孵化器、祁门新型电子元器件科创基地、低碳科创园等产业载体建设,全面推进“工业上楼”模式。截至2024年底,电子产业园新建成标准化厂房47栋,总建筑面积32.96万平方米,工业用地容积率1.35,其中新型电子元器件科创基地、低碳科创园等项目容积率均超1.5。

集约配套服务设施。祁门经开区集中设置和集约建设园区各业态所需的配套服务设施,共享共用研发楼、综合办公楼、员工食宿中心等综合配套设施。目前祁门经开区已统筹建设后勤保障基地、综合服务中心职工宿舍、园区职工食堂、科研中心等综合配套设施,容积率均在1.1以上。

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建立精准化准入机制

严把项目准入关。祁门经开区立足开发区产业基础,精准定位产业赛道,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招引力度。充分论证新增产业项目发展前景,强化项目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据省级以上开发区项目入园亩均标准对亩均产值、税收、投资强度等进行严格约定,从源头上把控提升土地利用率和产业聚集度。2024年,陶芯科半导体、双翔电子、祁鼎电子等电子电器企业实现投产入规,同年新签约项目9个,协议资金33.9亿元。10亿元工业母机迪柚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项目实现攻坚突破,项目一期总投资3亿元,2027年全面达产后拟实现年产值约3亿元。此外,突飞全场景智能电连接制造、威格仕五金制品生产制造、华峰150万只键合工艺系列模块等项目成功签约,园区企业布局高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半导体新材料等细分领域,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延链深入推进。

打造优质服务核心竞争力。祁门经开区全力打造程序最简、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项目全生命周期驻企服务,县委主要领导开展“祁芯夜话”活动,面对面听取解决企业诉求;在全市首创“周四集中服务日”工作机制,结合“店小二”包保全覆盖,常态化走访企业,收集解决企业反馈问题,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牵头制定《祁门县乡镇助企招工激励办法》,组织召开新春企业用工招聘座谈会、“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等活动。2024年,经开区协助园区企业完成融资2.99亿元。

深化创新驱动

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祁门经开区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祁共建技术转移(创新)中心,发布专家库成员名单21人,涉及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先进装备等领域。依托“科创安徽”平台,协助园区企业与省内高校智库科创资源深度合作,加速企业“智改数转”步伐,逐步引导企业向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方向发展,提升经开区科技竞争力。2024年,园区企业新增专利99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75项;5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诊断,陶芯科半导体公司“覆铜陶瓷基板项目”入选全省企业典型创新案例,祁门经开区电子电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区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14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4家企业获批省级智能工厂,9家企业获批省级数字化车间。

与此同时,祁门经开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聘请“环保管家”“节能助手”协助企业开展碳排、能耗双降工作,格瑞特电子有限公司以“引入第三方投资,分享节能减碳收益分成”的方式,开展了企业净化电网节能技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2024年祁门经开区规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8.38%。

加大“腾笼换鸟”力度

释放产业发展空间

祁门经开区以亩均效益为导向,强化土地供后监管,全力推动低效闲置用地再开发再利用,把盘活闲置土地、厂房与招商引资工作深度结合。建立低效闲置用地“一企一册”,通过国企收储、法院拍卖、资产转让等多元化方式,2022年以来共处置低效用地11块,合计面积360.18亩;完善园区产业配套,新增祁门新型电子元器件项目B区标准化厂房2.26万平方米,新建经开区污水处理厂、电镀中心。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工程,谋划实施产城融合项目;实现资源要素精准供给,将园区存量土地资源向优质企业聚集,全面保障东景合五行相生茶瓷融合发展、黄山博威金属新材料铜铝铸件、和泰汇CNC精密加工生产等新入园项目以及众森木业年产70万张生态板改造项目落地,积极为企业产品提供应用场景;强化亩均效益评估,持续落实“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分档定级工作,2023年度评定A类8户、B类21户、C类15户,按照“A类企业做大做强、B类企业提档升级、C类企业改造提升、D类企业倒逼退出”原则,进一步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亩均论英雄”的发展理念,增强企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感与内在动力。

编 后:

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已成为园区破解要素限制、激发企业活力、优化产业结构的炼金石。

祁门经开区通过“工业上楼”“向山要地”等模式,为土地资源紧缺地区提供了破解“用地难”的示范路径。通过“一企一册”分类处置、国企收储、市场化转让等方式盘活低效用地,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为传统工业园区“腾笼换鸟”提供了可操作方案。

与此同时,祁门经开区从项目准入到投产运营的全流程服务,结合精准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优化了园区产业结构,验证了“精准招商+精细服务”模式的实效性。通过“环保管家”“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手段,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为其他地区统筹政策资源提供了参考。

“亩均论英雄”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正向激励机制,也是一项反向倒逼机制,唯有不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通过对企业亩均效益的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