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溪村:传统村落的振兴密码与山水疗愈新图景
佘溪村,这座藏在黟县宏潭乡东部的山水明珠,因佘岭佘水得名。近年来,佘溪村依托资源禀赋,创新“产业驱动、村企联动、项目推动、资源撬动、就业带动”运营模式,强化运用积分制管理,开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开辟了一条发展的新路子。
环境整治
近5年来,佘溪村将村域环境整治作为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打造和美乡村的重要任务。村里成立了专门工作小组,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积分制管理,动员村民积极参与。
在佘溪村,沿着河边走可以看到廊桥。这是一座修建于晚清咸丰年间的廊桥,也是黟县目前仅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廊桥。桥上建有观音庙,见证了佘溪村的百年发展,在廊桥一边耸立着两棵高22米的枫杨,平均树龄达150年,当地村民称为“姐妹树”,树冠繁茂,枝叶婆娑间与流水合奏自然乐章,吸引游客打卡的同时,也成为村民守护环境的鲜活教材。
疗愈经济
海拔1100米的“不事山外”疗愈中心,是佘溪村撬动资源的神来之笔。这座由当地招商引资黄山漫途旅游开发公司打造的“逆城市化家园”,以守拙、小巧、丹溪、辟谷、入神5大园区、18栋独栋木屋构建世外桃源,每栋标配入户庭院。森林漫步道串联茶舍与书屋,无边泳池倒映星空,空中餐厅呈上有机农家菜。更妙的是“艺术+”赋能:独立设计师带来山谷时装秀,艺术家驻地创作,在欣赏戏曲的同时品五溪山毛峰、塘田猴魁,让负氧离子浓度30000个/cm3的山林,成为心灵的“降噪空间”。这种“传统与现代交响,生态与人文共生”的发展模式,带动村集体收入同步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8万元。
产业破局
在佘溪村马路边,映入眼帘的是佘溪村特有的160亩黄花菜基地。2023年,佘溪村注册了兴余农副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与众申(安徽)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在佘溪水库下游建起了百亩黄花菜种植基地。
通过整合土地流转及安排劳动力开展种植、进行田间管理,合作社收取土地流转费用和务工费用,分红给农户。同时,村委会将积分结果与劳务用工挂钩,对每季度积分排名在前20名的农户,在黄花菜收购时,在收购价的基础上加0.1元/斤奖励,通过丰富积分制结果运用,扩大积分制范围,更好普惠百姓。
如今的佘溪村,古桥流水与智慧农业相映,云上民宿与非遗工坊共生,绘就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这个深山村落的发展实践证明了当传统文化邂逅现代治理,当生态资源对接市场机制,沉睡的乡村就能焕发惊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