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林下经济释放生态红利
黄山区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绿富双赢”的特色发展之路。
黄山区林地面积达20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3%。当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不完全统计,黄山地区中药总数多达1632种,可开发利用的中草药品种近600种,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林下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众多林下种植项目中,天麻种植成为了“明星产业”。连日来,在太平湖国有林场众家山山场和黄山国有林场洋湖管护区,天麻种植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村民们在阔叶林下忙碌地挖坑、摆柴、施肥、覆土、下种,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不仅有效利用了林地空间资源,还实现了“以林养药、以药促林”的良性循环。
黄山国有林场副场长吴启德介绍,目前天麻种植每亩播种天麻子250公斤左右,预计今年10月底开采,每亩产值可达12万元。后续,林场还计划新建20亩零代天麻种子繁育基地,为天麻种植提供充足的优质种子保障。
除了天麻,黄精、覆盆子、紫灵芝等中药材种植也在黄山区蓬勃开展。目前,黄山区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达31种,现有药材种植面积9450亩,其中黄精种植面积最大,达4100亩。全区已建成种苗繁育基地3个,认定4个灵芝品种及1个多花黄精品种,还建成4个林下仿野生生态栽培基地,国有林场4个种植基地也已完成验收。
为推动林下经济发展,黄山区林业局积极作为,编制规划、培育经营主体、整合资金,并组织企业考察学习,解决技术和信息难题。通过“国有+民企”合作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务工,促进增收。
黄山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不仅盘活了闲置林地资源,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未来,黄山区将继续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让这片绿水青山持续释放生态红利,描绘出更加绚丽的绿色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