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攀登 向上突围
——休宁县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者:汪 悦 发布时间:2025-03-03 08:22 信息来源:休宁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春日时节,万物勃发。休宁县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园区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古城岩景区综合提升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休宁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汽车零部件基地厂房工程(一期)道路上车辆往来穿梭……

繁忙生产背后,是新质生产力的加速涌动,见证着休宁县勇闯现代化新路的强劲推动力。

新布局:向“新”求质汇聚澎湃动力

新质生产力何以为“新”?“新”在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产业形态。

如何发力?向“新”而行的同时不忽视、不放弃传统产业,是休宁县发展新质生产力遵循的思路和逻辑。

2024年12月,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关于立项组建首批安徽省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的通知》,黄山皖新徽三食品供应链有限公司组建的安徽省臭鳜鱼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入选。

该公司总经理吴永学介绍,研究院致力于推动臭鳜鱼与文旅等产业融合,拓展产业功能与价值。成立至今,企业已投资5000万元打造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数字化臭鳜鱼加工生产线,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和自动化,臭鳜鱼加工标准化与规模化,极大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

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通过设备更新换代、工艺优化升级、产品研发创新,年加工能力由3500吨提升至5000吨,自动化包装线替代传统手工包装,减少人工成本约30%;黄山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投资650万元建设豆制品检测中心、全方位升级生产线、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为业务增长贡献10%以上……

以新技术赋能生产制造,休宁县一大批体量大、实力强的老牌传统企业“脱胎换骨”茁壮成长,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一手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一手推动新兴产业快成林。

眼下,休宁县正系统谋划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锚定科技创新赋能、龙头企业带动、重大项目支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科技项目引育、核心技术攻关,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离不开“引”。休宁县实施招大引强攻坚行动,连续举办6届休宁发展大会,高效运转产业专班,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实际到位内资62.15亿元、增长16.8%。

2024年,休宁县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26.5%,增幅全市排名第1,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9.1%。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2024年8月,远景休宁绿色产业项目在休宁县开工。这是远景科技集团首次投资黄山,一期投资10亿元建设智慧储能模组总装制造工厂项目和储能系统核心零部件项目,还将计划投资9亿元实施远景黄山市风电乡村振兴工程项目。

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争先。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的发展竞速已拉开大幕。

新突破:聚势成链激发“集群效应”

新年伊始,在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有限公司休宁制造基地生产车间内,9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力争全年产值突破3.5亿元;黄山奥特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1.7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研发和制造项目开工建设,完工后将新增500万套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

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昌辉和奥特斯已在业内厚积成势,成为引领发展的“链主”型龙头企业。近年来,两家公司营收均实现大幅增长——2024年,昌辉产值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2021—2024年,奥特斯产值从1.8亿增长至4.5亿元。

以昌辉、奥特斯等龙头企业为引领,休宁县聚集了包括恒奥、恒诚、瑞博、奔越等在内的注塑、表面处理及包装等60家“链上”企业,逐渐形成“龙头带动、串链成群”的发展格局,客户涵盖奇瑞、比亚迪、江淮、一汽、吉利等40余家整车制造商。

链条中间,上下游中小企业紧密配套的分工体系,形成高效衔接、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

得益于汽配产业链聚链成群,黄山市嘉雄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塑料件等产品产销两旺。“公司与昌辉集团构成紧密配套协作关系,发展态势良好,今年力争实现产值1200万元,比去年增长10%以上。”公司总经理吴海林说。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休宁县围绕汽配首位产业,举办智能网联汽车企业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全省汽车产业整零对接黄山行活动,主动融入全省汽车产业供应链产业链,目前拥有全国唯一的乘用车制动测试线路,集聚ITT、德国大陆等测试企业27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跻身全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集群产值47.7亿元、增长19.19%。

聚焦产业转型,围绕绿色食品产业链发展,休宁县加码布局绿色食品产业园,吹响打造十亿级食品产业集群号角。通过深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设备升级,持续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24年,休宁经开区汽车零配件、专用设备制造、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实现营收28.46亿元、增长15.13%。

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的项目现场……一个基础夯实、来势向好的产业之城,已雏形初现。

新谋划:有解思维注入“源头活水”

新质生产力发展本身就是探寻复杂问题的解题之道,以有解眼光发现问题,以有解思维分析问题,以有解方法解决问题,努力把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变为可能,让眼前的坎成为向上攀登的梯。

近日,休宁县召开“1+7”专项行动部署会,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七个方面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攻坚,以制度性机制性成果为破解重大共性问题探路。

休宁县在主导产业上聚力突破,实施工业发展“四百”攻坚行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00家以上、产值达100亿以上;到2028年底,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营收达100亿元以上,汽配工业企业达100家以上。

休宁经开区作为休宁县经济发展“主战场”,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9.77亿元,占全县比重86%,增幅全市第3,2023至2024年连续两年入选“省级经济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展现出向上向好的强劲发展态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点燃创新强引擎,最有效的是平台赋能,最需要的是人才活力。近年来,休宁县聚焦科技创新,与合工大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明确围绕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12项24条合作内容,探索“企业出题、政府出资、高校答题”科技攻关新模式,新能源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6个产学研合作事项实现转化应用。带动昌辉股份、皖新徽三等企业产值提升近亿元。

常态化通过“人才休宁行”“招才引智高校行”“汽车产业整零对接会”等活动,吸引4600余名人才来休赴企商谈,通过候鸟制、兼职制柔性引进博士及以上紧缺人才28人,使用事业编制引进硕士6名,对口安排至昌辉、奥特斯等县域汽配产业龙头企业服务。

借平台育动能,视人才为珍宝,与企业同奋斗。休宁县加快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县领导轮流坐班接待企业制度,创新为企服务“六项机制”,全省首推小餐饮备案告知承诺制、强制清算注销改革,全市率先推行政府采购项目“双审制”,2024年18项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指标综合评价连续3个季度位居全市前2位。

休宁县正以先发之势跑出“加速度”,按下新质生产力发展“快进键”,增强科技创新“硬核力”,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以“新”欣向荣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