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黟”路前行
一条条公路不仅是交通网络的延伸,更是乡村振兴梦想的起航。
“这座桥是我们去县城的必经之路,以前运输车、旅游大巴经常在这里拥堵;现在新桥建好了,我们出行更畅通便捷,农产品从这里可以发货销往全国各地。”日前,黟县龙川村负责人对记者说。
这座桥,指的是重建后的黟县龙川桥。
据了解,黟县宏村镇龙川老桥始建于1978年,不仅是连接黟县县城至宏村景区的交通要道,还是促进当地资源流通、产业协同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
随着时代发展,交通压力增大,龙川桥“不堪重负”,被评定为危桥。2024年,黟县开始对龙川桥进行拆除重建,6月份完工。
近年来,黟县着眼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对国省干线危旧桥梁进行集中改造重建,G530龙川桥、雉山桥、百山坞桥、榧树下桥,S479叶村大桥和S222美溪大桥等纷纷“焕新”。完善的公路桥梁网络不仅为黟县的“土蜂蜜”“五黑农特产”等“土特产”开辟了运输绿色通道,增加了当地村民收入,同时还提高了西递、宏村等景区的通达性。
黟县公路部门根据“信用交通市”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积极抢抓“信用建设”的时与势,持续探索优化惠企便民的具体举措。在涉路施工审批方面,黟县公路部门积极提供“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服务,采用“信易+”模式缩短企业审批准备时间,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与创造力;在大件运输线路核查方面,持续落实“证明+替代”的信用模式,以信用承诺代替车货总重有效证明材料,公路管理部门直接依据承诺出具核查意见,让“数据多传输,群众少跑路”。
公路管理,点多、面广、线长,事务纷繁复杂,尤其是我市境内的国省公路,具有典型的山区公路特质,季节性管控难度大,各类突发病害、隐患和险情层出不穷。
“我们管养全县境内国、省公路120公里,其中25公里属典型山区公路,因海拔高、背阴,冬季容易出现道路积雪冰冻、团雾等险情,是道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黟县公路分中心负责人表示。2月17日起,受强冷空气影响,黟县G530线、S222线等多条国省干线公路的越岭、背阳路段出现积雪结冰情况。面对雨雪天气,黟县公路部门迅速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及时采用“机械+人工”方式开展融雪除冰作业。统筹协调公安交警、沿线乡镇等,了解各路段通阻及车流量情况,全面发挥“部门一盘棋”的统筹作用,有效避免公路养护资源投入的分散性和重复性。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开展农村公路及桥梁隧道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一路通则百业兴。一条条产业大道、旅游大道、致富大道纵横交错,不仅串联起沿途美景,还盘活了乡村产业,日益成为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振兴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