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碧山村:“六大举措”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优化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强化日常走访,及时对接脱贫户需求。驻村工作队一月走访一次的频率,对全村76户脱贫户进行走访,及时发现和解决房屋漏水、家里断电、就医困难、申请建房不便等困难。强化精准帮扶,针对每户具体情况制定帮扶方案。对全村76户脱贫户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主要涵盖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科技帮扶、社会帮扶、社保兜底等方面。强化网格化管理,建立防返贫监测体系。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对全村950户(3280人)进行分片包干,设立1名总网格长、6名次网格长、10名网格员,及时掌握农户家庭收支状况、“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状况以及其他变化情况,发现信息线索和问题第一时间反映,对农户(重点是监测对象)实时跟踪。
擦亮“文化”品牌,丰富村民生活。碧山村现有黄梅戏剧团、傩舞队、舞龙舞狮队、风筝队等文化队伍,通过“村晚”、乡村大舞台、非遗文化展等平台,上演傩舞“出地方”、黄梅戏夫“妻观灯”、“满工对唱”、“走出茫然”,徽剧“牡丹对课”等,做到“普通节目天天有、特色节目月月有”,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大力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大政方针,把党的声音和惠民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引进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春光里投资集团30亿元投资合同正式签订,标志着“金融三角洲产业基地集群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以碧山村原乡生态为基底,融入山、水、林、田、野,打造叠加现代农业、度假游娱、新民宿、野奢乐养、总部经济+创意元宇宙+数字社群等综合业态的休闲度假农文旅综合示范区。对碧山村民宿集群和普惠式旅游带来“正向促进作用”,给“强村富民”注入源源动力。
申报“甲级民宿”,促进旅游发展。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评定结果,碧山村“我的收藏”上榜。“我的收藏”坐落在黟县碧山村,由一栋明代的老宅改造而来。“我的收藏”,不仅能收获到舒适的居住体验,而且能感受到其恬淡雅致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我的收藏”是碧山民宿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碧山村现有民宿42家,其中精品民宿5家,分别是猪栏2吧、3吧、工销社、我的收藏、府基山庄。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进村游客6万人,过夜游客1.8万人,带动综合旅游收入1200万元。今年碧山村将以“民宿+”为路径,融合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研学康养,全面提升“普惠旅游”品质。
开展信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碧山村瞄准征地纠纷等突出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确保全村稳定发展。在信访排查过程中,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困难,保证及时、正确处理上访问题,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带着感情做好各项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做好“小事不出村”,同时抓好宣传引导,使“不违法上访”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通过信访排查,进一步了解村民诉求,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本次共排查信访2起,并妥善加以化解。
突出党建引领,打造省级基地。碧山村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优化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乡村干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素质,拟培育打造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该基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落实《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着眼增强乡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理论+实践”实训模式,拓宽“课堂+基地”实训路径,优化“专家+乡村干部”实训资源,成为开放型、沉浸式、专业化的省级乡村干部实训基地。该基地主会场1个,面积480平方米,最大接待量180人,内有投影仪、音响、桌椅等设备,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可分组讨论分会场4个,分别容纳80、15、15、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