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鱼灯照亮山村新未来

作者:程向阳 发布时间:2023-02-07 08:22 信息来源:歙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夜幕降临,人头攒动;中心桥上,大“鱼”游来;村落街巷,鱼灯点点。2月4日晚上,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一年一度的鱼灯会再次上演。这个曾经偏僻落后的山村,因为鱼灯,成了当下盛名在外的网红村。

古老鱼灯“游”进新时代

汪满田村2018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汪满田嬉鱼灯,是徽州地区传承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传统年俗之一。每年元宵节前后,汪满田的村民都会自发组织盛大的鱼灯会。从制作到排练,全村老幼倾尽全力,演绎出藏在大山深处的浪漫与震撼。

2月3日,鱼灯会前一天,家家户户已经早早忙碌起来。在田街组鱼灯会,汪苏海和汪笃绪两位老人正编制鱼骨架,这是田街鱼会今年元宵节要出场的大鱼,长8米、高5米。

当地人介绍,除了祭祖、祈福,汪满田嬉鱼灯还流传着一种传说——村中房屋多木质结构,而村西山上有一块大石壁,太阳照见时如同一面大火镜反射到村庄,引发火灾。村民们请来高人指点,用竹片和棉纸扎成形似鲤鱼的灯,在每年元宵节时抬着举着沿村中间河道来回巡游,以获得神鱼的护佑,于是汪满田村逐渐形成了元宵节嬉鱼灯的年俗。

前些年,汪满田鱼灯登上了电视屏幕,由歙县籍旅沪青年解修远执导并拍摄的纪录片《不嬉不行》获得搜狐全球华人纪录片盛典的“最佳文化传承纪录片”,2021年参加了支付宝团队年终大片《年年有余之鱼灯》的录制。今年1月19日,开放世界冒险游戏《原神》发布新春短片《鱼灯》,原型就是汪满田鱼灯,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关注,并登上了微博和B站热搜。这些年,只要汪满田有灯会,中央、省市级媒体及自媒体都纷纷聚焦,今年元宵,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央媒纷纷关注,让汪满田鱼灯游出了新高度。如今,汪满田鱼灯已顺利晋级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注册了汪满田鱼灯商标,溪头镇也因此获得“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

年轻“鱼头”带动更多传承力量

“以竹篾编制骨架,用绵纸糊成鱼皮,再描线开脸……”村民汪胜娟一边制作小鱼灯,一边向围观群众介绍鱼灯的制作方法。

汪胜娟是目前5位汪满田鱼灯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她的丈夫汪在郎曾是全市迄今唯一的市级非遗传承人,他生前曾编写过书籍,村里很多年轻师傅都是他的徒弟。丈夫去世后,汪胜娟担起了村里鱼灯的传承责任。她说:“以前只有男的才能参加鱼灯活动,现在我们妇女也可以参与。”

行走在汪满田,能感受到古老的村子中升腾出一股年轻充满朝气的力量。

1993年出生的汪春燕平时从事直播,拥有粉丝数万,是今年元宵节的“鱼头”,相当于总指挥。而去年的“鱼头”汪文泉年纪更小,是一名出生于2002年的大学生。据了解,嬉鱼灯前,各鱼会都会提前推选一名15至28岁的青少年为负责人,即“鱼头”,以全面负责本会嬉鱼灯的各项事务,这也是汪满田传承鱼灯习俗的独到之处。

“一般来说,举办大型民俗活动都会让有经验的中老年人出来把舵,而汪满田嬉鱼灯却让青少年出来掌管事务。给年轻人搭建平台,赋予他们成就的机会,才会增强他们的兴趣爱好,才会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人的脑海里深深扎根,才能真正让汪满田鱼灯文化生生不息。”溪头镇副镇长张皓说,这样做也能提高年轻人思考问题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形成团结合作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正因如此,许多在外的年轻人会克服一切困难,不远千里赶在春节回家参与村里这一年一度盛大的活动。在深圳工作的汪在志是“80后”,每年元宵节,他都会请假回村,和村民们一起忙嬉鱼灯的事情。他说:“公司老板很支持我。我这样做也是希望能更好地带动更多年轻人。”采访过程中,尚在上大学、2002年出生的钱颖约也在描鱼灯,她说:“我是第一次参与鱼灯事务,希望带动更多‘00后’来宣传鱼灯,宣传汪满田,把乡村建设得更好。”

年轻就是力量,传承才有未来。一条600年的古老鱼灯在新时代释放出勃勃生机和力量。

鱼灯产业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竹制鱼灯六七百元、纸制鱼灯三四百元,这在以前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而如今在汪满田成为现实。鱼灯不仅被很多游客抢购,且逐渐形成了一种产业。

2021年,汪满田把大会堂翻修一新,这里变成了宽敞明亮的鱼灯工坊,汪满田鱼灯开始向产业化转型。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点产业,汪满田鱼灯不仅在制作工艺和对外宣传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还组建了嬉鱼灯专业表演队伍,先后应邀赴浙江宁波、江苏南京、安徽合肥等一些省内外城市开展艺术交流演出,赢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三年来实现利润15万元。2022年,汪满田嬉鱼灯活动再度掀起高潮,游客累计超过10000人,村民们提前制作的200多条小鱼灯不到两天就被抢购一空。据初步估算,元宵节期间,小鱼灯的线下销售额就达7万余元,线上订单近15万元。与此同时,农户的茶叶、香榧等特色农产品也成了游客的抢手货。来自苏州的游客俞家贤感叹道:“如果不是鱼灯,我们也不知道汪满田,更不知道汪满田还有这么好的土特产。”

溪头镇镇长吴志桥告诉记者,鱼灯产业着实让当地百姓尝到了产业振兴的甜头。下一步,溪头镇将大力支持汪满田村围绕鱼灯产业打造鱼灯工坊,真正让鱼灯工坊发挥出经济效益。计划设置一中心:民俗文化交流中心;两大厅:鱼灯工艺展示厅、鱼灯研学制作体验厅;三区域:鱼灯业务洽谈区、游客食宿区、游客休闲区。在不久的将来,集文化交流、工艺展示、研学制作、业务洽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鱼灯工坊将为汪满田鱼灯产业化发展提供全要素保障。

这条有文化、有传承、有产业的大鱼“活”起来、“火”起来,正释放出振兴乡村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