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知行合一

作者:刘灿 发布时间:2025-10-18 10:05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生态环保理念,市生态环境局围绕青少年对生态文明的“感知-实践”核心需求,通过“节点活动+设施开放+媒体传播”三维联动,构建了一条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特色路径,有效推动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知行合一。

一是聚焦“感知-实践”双轮驱动,活动载体丰富多彩。立足青少年天性与成长需求,聚焦自然观察体验、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传播三大板块精心设计特色活动,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跃升。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新安江畔底栖生物观察、湿地飞羽观察、“夜探自然”等户外自然观察活动,举办“旧物新生”集市和植物拓染自然手工创作,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自然之美;组织生态环境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座、赠送生态童书,筑牢生态文明认知根基;加强生态文化传播,鼓励青少年参与自然笔记、主题征文、微视频征集等创作,邀请其担任主角拍摄《让生活绿起来》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宣传短视频,通过画笔、文字、镜头表达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助力青少年全面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二是构建“三维联动”培育路径,教育模式深度创新。紧扣节点,融入生活。将“绿色春节”“环保灯谜”“植物拓染”等特色活动与传统节日、环境纪念日紧密结合,把生态环保理念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场景,增强文化认同感与教育感染力。立足本土,深度参与。依托黄山本地优质生态资源,设计“小切口、深参与”活动,如“茶园生物多样性观察体验”等科学探究项目,引导青少年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近距离了解生态系统,培养责任担当。设施赋能,成本可控。以现有环保设施开放平台为依托,打造“行走的环保课堂”。组织环境监测、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四类环保设施向青少年定期开放,通过专业讲解、实地观摩、有奖问答等形式深化“沉浸式体验+互动共创”,确保教育效果落地,同时有效降低实施成本。青少年主角,传播共鸣。赋予青少年生态文明宣传“话语权”,通过其视角拍摄宣传片、创作生态作品,激发社会情感共鸣,实现生态文明从“抽象概念”到“具体实践”的深度转化。

三是打造“可学可鉴”实践样本,品牌效应初步显现。通过系统化设计与精细化实施,成功探索出青少年友好型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其创新实践不仅让生态文明教育伴随青少年成长萌芽,更形成了一套“可操作、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在2024世界儿童日主题活动暨黄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成果发布会上作为黄山市首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优秀案例之一进行推广宣传,为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提供了有益借鉴,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注入了“童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