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公安机关深耕生态警务 全力护航绿色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黄山市公安机关持续深耕生态警务,通过严打犯罪、联动共治、护航发展,将警务工作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构建起“山、水、林”立体化防护网络,以实际行动守护着我市的绿水青山,为筑牢全域生态安全屏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坚实的公安力量。
严打生态环境违法犯罪
据了解,黄山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全市公安机关持续发力,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活动,筑牢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漳河河段疑似出现非法捕捞,请前往处置。”近日夜间,黟县公安局渔亭派出所民警王沁祥的手机收到智能提醒后,立即配合该县农业农村部门人员赶赴现场。在渔亭镇水域,智能监控点构建的“声、光、电”一体化防护体系,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捕捞、垂钓等行为,通过语音驱离并与网格员联动处置,将水域违法行为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这是黄山市公安机关立足“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向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发起凌厉攻势的一个缩影。
目前,黄山市公安机关“星网工程”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群众参与”的建设模式,已建成覆盖水陆空的近200套智能感知终端,日均处理预警信息100余条,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从传统的“人海战术”向现代化的“智慧研判”转型。此外,黄山公安深化行刑衔接机制,加强与检察院、法院及环保、林业等部门的执法协作,形成“上下游联动、源头末端共治”的打击合力,确保每起环境资源案件“查得实、诉得出、判得了”。今年以来,全市共破获环境资源类案件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名,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
织密全域联动生态防护网
近日,在新安江歙县街口镇河段,一套高度整合的智慧监控体系正全天候守护着水域安全。此时,歙县街口镇的生态警长陈伟正带领“水上卫士”义警队开展常态化巡查。不远处,无人机掠过古樟群,将实时画面传送到新安江皖浙边界生态警网工作站的显示屏上。这是黄山市公安机关创新生态警务模式的生动写照。
目前,黄山市公安机关正着力健全“专业带动、全警行动、部门联动、群众发动”的“四动”工作格局,联合自然资源、农业水利等部门,织密全域联动生态防护网,并通过壮大“迎客松义警”“水上卫士”等群防群治力量,联合护林员、巡河员及环保公益组织,充分运用“无人机巡查+天网工程”等手段,实现了对全市山林、水域、湿地等地域的立体化、智能化巡护。同时,黄山市公安机关联合检察院、法院、生态环境等部门探索建立生态修复闭环管理机制,积极推动衢黄南饶“绿色生态联盟”提档升级,在跨区域案件侦办、线索协查、信息共享等方面深化务实合作,打造了区域生态警务协作样板。
生态警务助力生态价值转化
近年来,黄山市公安机关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切实让群众真正享受到生态红利。“公安机关指导我们完善了防伪溯源系统,今年假冒商标案发案率显著下降。”黄山区一家茶业负责人拿着新启用的电子茶标感慨道,这是公安生态警务围绕生态价值转化需求,持续创新推出务实管用举措。
护航绿色发展大局是生态警务的落脚点。黄山市公安机关联合检察院、法院、生态环境等部门探索建立生态修复闭环管理机制,推动补种复绿、增殖放流、生态赔偿等修复措施有效落实,切实守护好黄山的“好山好水好风景”;依托“爱企日”和“警官联系包保辖区企业项目”机制,开通审批监管“绿色通道”,为“农夫山泉”“小罐茶”等重点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警务保障。针对茶产业、乡村民宿、数字游民等新兴业态发展需求,公安机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以高水平警务服务护航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
“守护好黄山的绿水青山,就是守护发展的最大资本。”黄山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公安机关将继续深化生态警务改革创新,不断拓展“两山”转化路径中的公安作为,在守护绿水青山、护航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更大担当、贡献更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