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构建“四位一体”培育生态
让技能人才站上“C位”
民宿管家高技能人才研修班
徽州百工电力技能竞赛
张小飞(中)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冠
全市首届调饮师技能大赛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技能强企”战略,通过“培训—评价—竞赛—政策”四位一体模式,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技能人才培育生态,全域推进“技能照亮前程”行动。截至7月底,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近23万人,高技能人才达7.7万人。
培训筑基 特色品牌铺就“就业新路”
在徽州区岸香·居田谷民宿酒店,民宿管家张敏手持新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正熟练地为游客调制特色茶饮。
“过去靠经验服务,现在有了国家标准,持证上岗让我信心倍增。”她所在的岸香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为全省首家民办民宿培训机构,在2024年举办了全省首期民宿管家技能培训班,并颁发了安徽省第一批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今年5月,该校再次在全省率先开展民宿管家高技能人才研修班,为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依托文旅资源优势,将民宿管理、徽菜烹饪、茶艺等产业作为重点方向,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徽州文化特色的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类似民宿管家培训等,不仅吸引了本地人才,还吸引了外地人才前来学习交流,为我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目前,黄山市累计培育茶产业、民宿产业技能人才近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超35%;新增徽菜师傅超4000人,评选省级“徽菜名厨”20人。此外,为破解工学矛盾,我市还创新推出“夜培训”“微技能”模式,将培训服务延伸至8小时之外,同时积极开展“送技下乡”活动,盘活各类培训资源,打通技能培训“最后一公里”。
企业赋能 自主评价激活“创新引擎”
位于休宁县的昌辉汽车电器(黄山)股份公司,拥有员工1000余名,累计开展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培育技能人才650人,技能人才占比高达65%。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积极践行技能强国战略,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工作。
“‘新八级工’制度打破了职业的‘天花板’,激发了大家钻研技术、勇攀高峰的热情。”近日,笔者走进昌辉公司,获评特级技师的汪万昌正在调试生产线,由他带领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师带徒”,已培养技能人才百余名。
“我们建立了与技能等级挂钩的薪酬体系,让技术技能的含金量直接体现在工资单上,营造人人渴望成才的氛围。”昌辉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为推动技能人才建设,我市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专业组织、用人单位等多元评价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培育与评价,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引导企业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备案自主评价机构95家,其中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71家,2家企业评聘特级技师2人。
竞赛淬炼 以赛促学锻造“大国工匠”
与此同时,我市以技能竞赛为杠杆,撬动人才水平跃升。我市探索建立基地、专家、教练、选手、翻译“五位一体”的世赛集训基地建设模式,先后打造世赛中国集训基地9个,省级高技能人才竞赛基地1个,累计斩获世界技能大赛2金2铜。
“油漆与装饰项目金牌让我实现从技工到教师的跨越。”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市选手张小飞勇夺油漆与装饰项目金牌,实现我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他因此直接晋升高级技师,并通过“绿色通道”被引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近年来,我市构建以世赛省市选拔赛为核心,融合世赛国际邀请赛、“徽州百工”等赛事活动的多元化竞赛体系,全市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130余场,吸引练兵比武超7000人次。其中,200余名选手通过竞赛晋升技能等级,16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34人获评“安徽省技术能手”。
政策护航 生态优化涵养“匠心沃土”
在助力技能人才成长上,我市着力构建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全链条”政策体系。2024年,我市出台《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支持技工强省建设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涵盖技能人才职业培训、载体建设、激励措施、财政支持等22条措施,通过优化技能人才引进机制,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将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等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目录,从住房、生活、金融、公共服务、荣誉和情感激励等方面优化高技能人才服务事项。
2024年以来,3名世赛、国赛冠军成功入职市直事业单位。我市还通过实施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技能人才,目前全市已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114家,其中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省级21家。13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8人获得“江淮杰出工匠”荣誉称号。
下一步,我市将大力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积极打造“徽匠成才”技能培训品牌,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技能人才发展环境,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